最近湖南衡阳女孩九月,通过视频展示的一系列非遗技艺,像打铁花、舞火壶、雕冰龙、跳英歌舞,很多人说这个女孩进化出了“非遗系统”,而九月的愿望却很简单,她希望这些传承,能在5000年后,让中华文化依旧璀璨。
非遗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
-主播徐琳-
欢迎收听FM106.8周五下午17:30首播;周六、周日17:30、21:00重播的《我们的会客厅》。让我们一起跟着省级非遗传承人孔莲芝老师了解绍兴摊簧,感受绍兴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
曲艺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摊簧作为绍兴五大曲种之一,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摊簧,俗称鹦哥戏,也称鹦哥班,是由江南摊簧类曲艺中的“后摊”衍变而成,摊簧由于在演出中引入了绍兴方言和本土曲调,形式以说唱新闻与小型杂扮相结合,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因此很受农村观众的欢迎。
1961年,当时的绍兴县曲艺协会设立“曲艺训练班”培训学员,其中成立“绍兴摊簧专业组”,招收宋小青、孔莲芝、陈福恩等学员十人,学习绍兴摊簧,由老艺人樊五十担任老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老艺人挑选了一些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传统曲目教习,例如《卖青炭》《箍桶记》《阿必大回娘家》《胡子哥》等,同时还运用传统曲谱编排现代曲目《夺印》《亮眼哥》《血泪荡》《雷锋》等,并成立了绍兴曲艺团摊簧组。孔莲芝的摊簧艺术表演生涯就从这里开启。
上个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新鲜、时髦的娱乐方式来到大家身边,那时候的年轻人,爱看录像、爱听流行歌曲,摊簧有一段时间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时的孔莲芝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没想到,退休后的孔莲芝却又和摊簧联系在了一起,原来摊簧是在农村有市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年轻人也爱上了摊簧。
往期回顾
终审丨邵荣英
都是我们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