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奋斗理论圈】即可快速关注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苏苏”一说源于满语,一说源于蒙古语;其意义有的说是“富贵的村庄”,有的说是“丰富之水”,皆不离富庶之意。巴彦苏苏的名称,有由水得名和由山得名两种不同说法。前者认为,巴彦与木兰交界之黄泥河(原名佛忒库河)附近称佛忒喜苏苏,佛忒喜苏苏即巴彦苏苏;后者认为,今巴彦县城东北约20公里的骆驼砬子在古时原本叫巴彦苏苏山,巴彦苏苏之名是因此山而得。
巴彦之地在周秦时代便已有先民聚居,到辽金时期这里居住着多个女真族部落。近年来在巴彦县富江乡考古发现土城遗址,据推测便应为辽金时期女真族唐括部所建。清朝咸丰年间,随着旗兵、屯丁所招民户日多和松花江流域土地的大量开发,巴彦苏苏地方的中兴镇(今巴彦镇)已具城镇规模。清同治元年(1862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奏请,于呼兰城以东设呼兰厅理事同知、巡检各一员,治理巴彦苏苏等处地方。同年底正式核准,是为巴彦县建置之始,也是清代黑龙江区域第一个设民官的地方。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呼兰厅为呼兰府(移治呼兰城),原呼兰厅改设巴彦州。1913年,巴彦州改为巴彦县。1954年,松江省、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巴彦县由省直辖。1956年,隶属绥化专区。1958年,隶属松花江专区。1996年11月,松花江地区(原松花江专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市,巴彦县隶属哈尔滨市管辖。
巴彦所辖区域是古代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重要聚居地之一,也是女真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清初黑龙江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之一,历史底蕴十分深厚,散落在巴彦县域内的人文遗迹可谓星罗棋布。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巴彦县已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存点达104处。在巴彦县城人民大街东西十字街口各有一座古牌坊,俗名牌楼,是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巴彦苏苏商佃人等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所建立的德政坊。县城有城门四座,东为得胜门、南为明覆门、西为阜财门、北为文治门,始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县域内有灵隐寺、高丽寨、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古迹则有王脖子山遗址群,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玉皇庙东北抗联活动遗址和东北抗联指挥部遗址,抗日英雄张甲洲曾在此组建巴彦抗日游击队,此后转战多地,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进入新时代,巴彦县抢抓机遇、昂首奋进,各项事业飞速发展。2023年,依托产业支撑,全年GDP实现136.8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22.8%。
原载《奋斗》2024年第23期
监制/张博 审核/李逢时 助理编辑/姜明广 编辑、制作/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