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烟头,可能毁灭一片森林;
一次野炊,可能造成一场灾难……
火苗再小,也会酿成大祸。
正值秋冬季节,
休闲旅游、民俗用火、农事用火增多,
加之秋季干燥多大风,
森林火灾多发易发。
森林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做好森林防火,
是全民应尽的义务,
务必提高防灭火意识,
这份森林防灭火常识指南请查收!
↓↓↓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不但会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等,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引起空气污染,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中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等这些物质都是可燃物,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有些植物水分含量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火焰燃着,并蔓延成森林火灾。引发森林火灾的成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加强对人为火源的管理,是防止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根据森林火险等级、火行为特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森林火险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是“打早、打小、打了”。“打早”是指及时扑火,“打小”是指扑打刚发生的火,“打了”是指扑火的彻底性,既要扑打明火,又要清理案火,消灭一切余火。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打早是灭火的前提,打小是灭火的关键,打了是灭火的核心。
森林火灾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尤其是一氧化碳具有潜伏性,会降低人的精神敏锐性,中毒后不容易被察觉。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这样就多了一层保护。
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风向决定了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逃生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不可顺风逃生。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的时候更不能麻痹大意,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将会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容易造成伤亡。
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或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跑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