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遗忘的杜氏古村落---黄山太平杜家村(杜氏后裔)

文摘   2024-11-03 20:16   湖南  

点上面“天下杜氏一家亲”加入杜氏家族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杜”,就请您先点上面蓝字“天下杜氏一家亲,再点关注,即可每天免费阅读,成功加入中华杜氏大家庭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 。与 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 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太平杜氏名人:

太平杜族的先祖杜苟鹤是杜牧次子,在唐代末叶诗名满天下。南宋有吏部尚书杜道一,南宋杭州太守杜正卿。元朝有时任广东肃政廉访司副使的杜国贤(字君弼,号纯斋),杜国贤世居富沿坑(今甘棠镇民主村)。清代民族英雄杜冠英(1840-1890年),字芝生,号徽三。


太平杜氏的居住地以卓村(现黄山区永丰乡)为中心,横亘四十余里,崇山荫蔚,溪流如带,远近村落星罗棋布,境有洙溪等四条河流,钓月矶等二个河潭,黄田渡等二个渡口,希贤桥等七座石桥,多处山川名胜可供骚人墨客吟咏。

其中风光最为突出的当是村居十景。曰:丹台晴烟(俗名练丹台),碧潭夜月(俗名钓月矶),仙桥春波(俗名仙人桥),金沙夕照(俗名金沙墩),硃砂醴泉(俗名硃砂井),琼仙古井(俗名琼仙井),蜜崖天关(俗名蜜崖关),鸡峰仙洞(俗名鸡山洞),九龙晚钟(俗名九龙岩),群羊遗迹(俗名群羊石),每处景色的产生还伴随着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比如炼丹台在浮邱坦,相传是浮邱公炼丹成仙之处。仙人桥在东山下,相传仙人鞭石造桥以通海,相约拂晓鸡鸣前完工,但工程过半,南山上的石头雄鸡忽然啼叫不止,造桥工程只得半途而废,留下千古谜团、千古遗憾。


众多的名胜历经风雨大多已为陈迹,只有卓村村口的希贤桥,依然静卧浣花溪上。这座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是为通往讲学的明道堂而修建的,“希贤”二字来自于王龙溪的《书太平九龙会籍》一文,文中说:“士子作为士农工商之首,应以希贤希圣为实学,以万物一体为实功,以明德新民为要务。”另有一景是村外面望月岭上的青山塔(有名望月塔),它是杜家村的风水宝塔,建于明朝的弘治年间,塔高五层,是传统的内室阁楼式,登此塔,可一览周围佳山秀水,是黄山区现存的最早古塔。

杜家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便是高大雄伟、气宇轩昂的杜冠英故居,名曰“希范堂”。这是一幢三进三开间,左右有众多厢房的宏伟砖木建筑。其厅堂高大宽敞,“希范堂”三字匾额高悬,紫檀、红木等家具摆放其间,十分雅致;屋后花园,分布有假山水池,竹木扶疏,别致恬适。整个故居构造凝重古朴,雕刻精细,虽经漫长的历史风雨,仍古貌留存,风景依然,为现今黄山区仅存的一幢清代官邸。

杜冠英故居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君不见,年幼丢失的孩子,几十年不知疲倦地寻找父母,哪怕两鬓斑白也不放弃;君不见,步履蹒跚的老母,寻儿瞎了双眼,直至走向人生的终点。


民族是家族的集合,家族是民族的镜子。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人丁兴旺、门第光耀。个人与家庭、家族与民族是联系在一起的。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上次修谱是杜冠英倡导的,始于1890年,谱成于1895年。距今121周年。

盛世修志-----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富裕,杜氏后代也能人辈出,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全,杜氏修谱时机成熟!但杜氏子孙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且经百余年变化,工程量很大,不是几人及几个钱想做就能做的。若要启动这一宏大工程,需要杜氏家族群策群力。

天下杜氏一家亲
天下杜氏人交流平台,寻踪先祖血脉,汇聚杜氏儿女,互助相扶,传播杜氏文化、族人动态,宏扬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