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型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
在CCTV-1开播
网友们再一次被苏州美到了
游苏州当然不能错过园林
说园林就不得不提“香山帮”
在节目中
与“风华团”一起亮相留园的
正是“香山匠人”张喜平
香山帮,全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擅长这门复杂精细手艺的建筑工匠,自古以来出自苏州香山,被称为“香山帮匠人”。传承2500多年来,香山帮留下太多伟大建筑,除了最具代表性的苏州园林,他们还修建过故宫、布达拉宫……是享誉世界的建筑明星团队。在外国人眼里,“香山帮建造”就是中国。
“前些年,商业地产蓬勃发展,纯古建项目不多,匠人活少人多。随着各地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在是活多人少了。”张喜平感慨。目前,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仅10位,代表性市级传承人张喜平是其中最年轻的传承人,今年56岁。
历代家传,时间锻造匠心
方明在创作凤凰祥云纹古建筑戗脊
张喜平工作室内摆放着他创作的灰塑作品。
技艺走样问题不断涌现,令张喜平深感担忧。“我们遇到过一些打着香山帮旗号粗制滥造的情况,做出来的东西鹿不像鹿,鹤不像鹤,严重影响香山帮口碑和传承。”把手艺传下去,当务之急是防止技艺走样。当下,与苏州市非遗办合作,张喜平正牵头推进香山帮技艺大师口述记录,希望借助数字化,先把技艺保留下来,再传下去。今年计划拍摄四个工艺流程视频。面对“慢工细活”与工期效率的矛盾,他也在不断推进工艺创新。比如,在一些新中式地产项目上,结合现代施工要求,采用可工厂化生产的垛头等预制品,来平衡复杂工艺所需手作时间,“工厂的交给工厂,手艺的交给手艺”。
时代新传,“架梯搭桥”续香火
学徒孙一鸣和袁浩龙在打磨为拙政园做的花漏窗
张喜平在创作和合二仙灰塑作品
培养之路并不易。早在2007年,苏州市技师协会组建古建筑专业委员会,就开展古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班,培养香山帮匠人。“累计培训人数800人左右,但有些人中途放弃了,有些人培养后并未从事这个行业,很是可惜。”为此,张喜平也做了不少调研,发现工作辛苦、成长周期长、学徒不理解发展方向,以及父母观念影响等,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他经常以“长期主义”勉励学徒:别半途而废,将来不会差的。“我父亲在世时常说,学好手艺,将来你的手臂要被‘拉青’——抢着请你去干活的人把手臂都拉青了。”张喜平笑着解释。
方明深有体会。他曾改行做玉雕、画卡通,年轻人吃点苦头发现各行各有不易后,决心重回香山帮苦练技艺,29岁就被评为吴中区级传承人。“十几年前,每天收入已有1000元。”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张喜平说,现在收学徒会精选,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得爱好这门手艺,每个工种每年收1至2名学徒,双向奔赴、精细培养。学徒每年有2.4万元补贴,一般两年内通过技能考核,可到中级工级别,一年收入七八万元。
“95后”学徒孙一鸣是香山本地人,对这项技艺有深深感情,谈及为何加入“香山帮”,说希望和师傅们把手艺学好学精,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00后”学徒袁浩龙、张凯元则直言崇拜工匠精神,觉得技艺“很美”,“花墙、灰塑都极具艺术美感,我们在制作艺术品”。
园林出海,“香山帮”打开世界
张喜平主持打造了新加坡蕴秀园
香山帮匠人在法国里尔建造的“湖心亭”
扫码关注 锦绣香山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