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
博物馆,到底有多“热”。今年以来,峰峰博物馆通过创新展陈方式、打造博物馆“数字+”、开创“教”“研”相长模式、挖掘“顶流”文创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活动,吸引游客打卡,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截至目前,已有8.6万人次“打卡”峰峰博物馆。
文物浓缩历史,展览汇集文明。峰峰博物馆创新展陈方式,吸引观众获得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响堂山石窟艺术专题展通过打造沉浸式动漫观影区域,再现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历史背景和石窟的开凿过程,在展示内容上注重叙事性、故事性,在展示效果上实现了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展通过知识解读与原料展示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还原古代磁州窑制作工序,提升观展体验;峰峰矿区民俗与非遗文化陈列展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打破传统展柜的限制,以场景再现的展览方式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此外,连续推出“大美磁州窑”王加林陶瓷精品展、磁·引力——2024中国(峰峰)磁州窑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守护与新生——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等一系列主题鲜明、时代感强、深入人心的临时展览,增强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成为补充和辅助基本陈列的重要载体。
数字技术赋能,丰富文化场景。峰峰博物馆通过“数字+”,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历史文化展厅设置成语文化展示场景,创新置入成语填词、甲骨文和现代汉字连连看等互动屏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巧妙“转译”,让观众在兴趣比拼中轻松获取历史文化滋养;磁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展厅增加观众体验区,将装饰与器成两道工序以数字感应的方式呈现出来,游客自由发挥,以“手指”做“画笔”,轻触屏幕即可看到自己制作的美器;“红色丰碑”革命历史展厅营造剧场式体验区,在“彭城大捷”展区,观众脚步踩过地面,科技装置接受信息感应后即会输出故事讲解,配以逼真的场景再现,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色精神洗礼。
传承中华文明,关注人文情怀。峰峰博物馆坚持“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整合馆藏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让磁州窑、石窟、非遗等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促进更多文化资源“走出”馆舍天地,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峰峰博物馆开创“教”“研”相长模式。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究开发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等系列活动课程,开展176场研学活动,接待学员达到3839人次。通过教育和研究活动,让馆藏资源转化为观展收获,为学员提供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
社教驱动创新,文创打动人心。峰峰博物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馆资源,推出五星好少年”小小讲解员、“流动博物馆”下基层等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博物馆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以“博物馆+”战略为指引,在跨界融合、交流合作领域多措并举。引进“2024PCA专业咖啡竞技赛”等国际性赛事活动,促进“博物馆+”跨界融合内涵不断延伸。挖掘“顶流”文创,推出“通关文牒”“护照本”,让“盖章式游馆”成为新风尚。为了集齐峰峰特色印章,游客找到了自己与博物馆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在参与和互动中了解峰峰的历史文化,集齐图案之后带给游客极强的成就感;紧跟热点话题,推出“战国袍免费穿”活动,自活动开启以来,共计有近300人次来峰博免费穿战国袍,掀起博物馆国潮风。
“峰博热”能够持久升温,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也得益于博物馆与大众的“双向奔赴”。下一步,峰峰矿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峰峰博物馆将进一步盘活馆藏资源,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打造集文物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展示、社会教育和公共交流服务的文化高地。
来源:峰峰矿区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