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寺的传说

民生   2025-01-28 21:28   山西  


鸿门寺的传说

陵川县平城镇有个村叫侯家庄,侯家庄村位居半山上又背靠大山,当地人尊大为老,因而常称老山,老山上有座寺院叫鸿门寺(现只有遗址)。侯家庄村人祖祖辈辈就在老山上耕种,就在鸿门寺身下地名叫马圈的古井中吃水,但由于时过景迁,多数人却说不清老山的演变和鸿门寺的始末,因为侯家庄在立村之前就有了鸿门寺。


相传,鸿门寺是鸿钧老祖的行宫。在三界众道中,他是道、佛、儒玄门三教的领袖,生于太元之先,教化三清尊神,开辟无数轮回的天地。他与女娲、伏羲、盘古等神话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开天辟地后经历了四教杀劫,最终迎来了天道与魔道的争斗。

鸿钧老祖的修行道场是紫霄宫,闲遐之时无意中驾云闲游来在南太行山巅,手搭凉蓬四处观望,只见黄沙山满山黄沙橙黄如金,山高可见黄河,山顶有太乙真人行宫,山内有金山、金河、金牛拉金碾碾金豆,山北有玉皇行宫、三皇阁、元阳观、圣宫寺、城皇岭,山南有崇安寺、太清观、二仙庙、崇福寺、华岩寺、白玉宫、凤山观、九仙台,再往东看还有玉皇庙、云峰寺、福兴寺、祖师顶、诸神观,西有宝应寺、吉祥寺、华严寺、龙岩寺......越看越是风水宝地,越看越是神仙汇聚之地,不由的心生一念,想在此处也有个自己的歇脚之地。游来观去先把目光落在了板山之顶,但一是觉得山顶不平,二是觉得离众道众仙众弟子有点远,不便聚会。黄沙山上虽好,但已有太乙真人行宫。之后又把目光放在老山上并拿老山去作比较。老山虽是黄沙山的附庸,没有佛山之高耸,没有祖师顶之俊俏,没有王莽岭之险要,但此山体大且顶部平缓,周边村庄繁多人口稠密市场繁荣,很有人间烟火,很是生机盎然。山内煤铁丰厚,亲人谷流水漽漽,蒹葭湖波光鳞鳞,众山坡郁郁葱葱,沃野里果实累累,越看越觉得心旷神怡,越看越觉得前途无量,更重要的此山是空闲之地,北有东西商贸要道,南有南北茶马古道。主意拿定之后便决定修座简易行宫。

入夜之后,鸿钧老祖便施展鸿法,先是亲自请邻近神仙来商量,并拟定图样分清任务,各负其责各管一方,紧接着由分管神仙派出众小仙雇劳工平地、采购材料、雇牛马等大牲口运砖瓦木石......鸡叫三遍之后天渐发亮,一座简易而又辉煌的荆木和橡梨木做梁、刨碴皮做门的行宫若隐若现在晨曦之中。这时只见众家大牲口的主人和众多匠工及参与者陆续走出家门,小声嚷嚷着,同一个声音是:我家的牲口浑身流汗,同一个梦是:老山上修鸿钧老祖行宫之事,同一个奇事是:在枕边摸到了一份银子......不解的是没有给行宫命名挂牌,有人猜测是自谦,有人猜测是有意,也有人猜测是留给他用。



三门玄教闻听鸿钧老祖的行宫落成之后,纷纷前来贺喜,佛门来的最早,在头门上挂上“鸿门寺”匾额,紧接着道家在二门上挂的是“鸿祖观”匾额,儒门来的最迟,只好把“鸿祖行宫”挂在三门上。

从此,众民们对鸿钧行宫各有叫法,不过鸿门寺叫的最响也叫的人最多,或许是“鸿门寺”匾挂在头门上之缘,久而久之鸿门寺的名字流传至今。

《封神演义》中说,鸿钧老祖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位仙人的师父。

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最高神之一,被称为“道德天尊”或“混元老君”,是道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他在道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与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合称为“三清”。他在道教宫观中的塑像通常位于元始天尊的右侧。他擅长炼制各种法宝,《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九齿钉耙、风火轮、乾坤圈、芭蕉扇、装天袋......都是他所炼制。道家所用的杏黄旗、摆邪旗、绒线梭、捲邪毡、穿邪箭、捆邪绳、金铰剪、打神鞭、铁爪神鹰、飞毛箭、穿云箭、七十二口飞刀、蒙天网、佛印成钢、摇魂铃,混元斗、混元簿、落宝盘、化血金盅、阴阳二极饼......都是出自他手的法宝。

他是一个法力高强的心灵系妖精,估计享寿在1400岁以上。曾是妖灵会馆的创始人之一。他能随意改变声音和形态,能分身降世,传教度人。他主张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太上老君修行在大罗天上的太清仙境。虽在太清仙境炼制出了众多宝贝,但总觉得没有普及到人间而惭愧,于是他心怀大愿驾云人间向人间送宝以度众生,第一脚落在了南太行之巅的黄沙山上。

黄沙山,东坡水入渤海,西坡水入黄海。脚踩三块金砖能望见黄河,山内更是宝藏无数。四周观庙寺星罗棋布,众神仙依山而聚。

再看山脚,从平城村顺时针数有平城、南炉河、南营、南坡、侍郎岗、杨寨、秦家河、侯家庄、宋家坡、金家岭、神后底、寺背、北炉河、后河、草坡、司家岭十六个村围成一圈,可谓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天地人三星,十六星拱围。村村有煤铁宝藏,不由得大吼一声“宝地啊,我愿也”。为尽快实现大愿,便亲领随从寻访栖身之地。


空闲的鸿门寺首入眼帘,见过守寺人后,方知是师父鸿钧老祖的行宫,老祖完成大愿后向南巡游已过千年,先是落脚云台山,后又落脚佳县山。守寺人得知是太上老君时,无不躬禔以礼,若老君愿住必蓬荜生辉,吾愿侍奉百年。
老君爷住进师傅行宫顿觉心旷神怡精力无穷,不由的早出晚归。先是在山下的侯家庄村传教百姓,在龙山的龙爪河(柳条河)挖丹铁,在虎山的虎腹洼开煤窑,在寿长(zhang)坪建起八卦炉。后在黄沙山周边诸村传教百姓炼铁、打造农具工具和生活用具,再后扩大到泽州、潞州。百年之后,黄沙山周围由十六星村发展到108村,建成108座煤窑、108座炉场千盘八卦炉,每当夜晚,千炉如群星闪烁,将黄沙山烘托得更加神圣又神秘。其周边百里之内,众村庄更是依炉而生、人杰地灵、百姓富裕、市场繁荣、商业发达、食旧居贞、饮和食德、以邻为德。同时造就了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厚、人口众多、交通便利,位居潞泽两州交界最有优势的平城,成了有名的商贸集散地。
平城自成为商贸集市之后,越来越繁荣,各行各业星罗棋布如雨后春笋般生发,叫铺的有:饭铺、肉铺、豆腐铺、绳铺、板铺、剃头铺、钉铺、铁匠铺、钉蹄铺、杂货铺、京货铺、当铺、银匠铺……叫坊的有:米坊、面坊、油坊、粉坊、醋坊、槽坊、染坊、炮坊、粮坊、皮坊……叫店的有:布店、绸缎店、缝纫店、估衣店、纸店、钉店、车马店、留人店、小吃店、烧饼店、柳编店、油膝纸杂店……行医卖药叫堂的有:永济堂、一德堂、永和堂、积善堂、广生堂……业大又兴盛又有字号的有:广兴成、万兴成、德聚成、恒盛号、祥泰号、积盛余、三合泉、正兴德、同益、同盛元……共计一百担八家。
潞州的荫城和西火成了冶炼铸造的铁货集散地,一个号称万炉铁丹荫城,一个号称千炉铁丹西火,单荫城就有339家商铺。侯家庄村侯秦两家的生意做到了山西、山东、河南、湖北四省百地,最远是丹江口老河口。其侯家在荫城东街发展到一条街的门市,秦家在北街发展到半条街的门市。
众村众民们在太上老君的点化下,越干越有劲,越活越红火,越活越心满意足,不由的把老君爷所在老山叫成了老君山,更不由的敬起老君来。
八百里太行处处有了炼丹炉,处处生产法宝,太上老君的大愿圆满,便向南巡游寻找下一个大愿之地,落脚于八百里伏牛山主峰的翠云峰。
至今,凡采矿冶炼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行业或职业仍然敬奉着老君爷。



来源:秦良彥

古陵网
了解陵川,从这里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