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
一直以来触犯法律底线
侵蚀人类的肉体和精神
近年来
毒品甚至改变了形态、包装
出现在大众面前
还悄悄盯上了青少年
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吸毒会带来什么危害?
青少年又该如何预防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传统毒品有:鸦片、吗啡(Morphine)、海洛因(Heroin)、大麻(Cannabis)、杜冷丁、古柯、可卡因(Cocaine)等。
合成毒品有:冰毒(甲基苯丙胺)、麻古、摇头丸、K粉(氯胺酮)、三唑仑等。
所谓“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的传统麻醉毒品而言,主要指以化学合成为主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精神药品(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合成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
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毒品的“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又称“心瘾”)。由于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以产生欣快感,并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合成毒品更易成瘾。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
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教育缺失,容易被人带偏。在我国,父母的教育一般都是针对学习,追求好成绩,鲜有针对成长之路的安全,如性、毒品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孩子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加上年纪轻、阅历浅,对毒品以及危害并不是很清楚,防范之心必然很淡。
2、盲目跟风、追求新潮个性。青少年群体的好奇心往往要比成年人更胜,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强,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把握自我,这样的他们极其的缺乏主见,总是喜爱跟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云亦云。
3、法律意识不强,缺乏底线。青少年群体在毒品与法律上的认知比较匮乏,他们不清楚在我国吸毒与贩毒有多严重,甚至因毒品触犯法律都浑然不知,直到被抓才后悔莫及,然而已染毒瘾的他们,并不清楚吸毒对自己的人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1、无故旷课,经常迟到,学习成绩突然下降,行为表现突然变坏;
2、终日无精打采,对平时喜欢的活动也失去兴趣,魂不守舍,精神不集;
3、情绪不稳定、异常地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4、经常无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做到以下几条,青少年就能有效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不进入歌舞厅,绝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物品等,不随便跟随他人外出、游玩等。
1、履行家长的保护功能。家长具备一定的毒品知识,真正关心和爱护子女,是可以预先发现子女吸毒征兆的,及早制止或抑制其向恶性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尽快远离毒品的危害。
2、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家长要抓好对子女的思想与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子女遵纪守法,逐步形成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反毒防毒的自觉性。
3、发挥家庭的限制功能。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沾染毒品。限制就是对子女不良行为的管制和约束,家长通过必要的、合理的、有效的限制和约束,在子女心目中建立起码的行为规范,明白是非荣辱,邪正曲直,以减少青少年接触毒品的机会,消除沾染毒品的诱因。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青少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建立拒毒意识,保持健康心理,熟悉禁毒知识,才能享受美好人生。
来源:中小学安全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