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增资扩产 转型向“新”——安徽节后部分企业走访记

民生   2025-02-11 19:58   安徽  

春节假期刚过,记者在安徽省合肥、滁州等地生产一线走访了解到,一些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在当地政府部门助力下,增资扩产、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力争取得新年“开门红”。

  点胶、微调、退火、封焊……走进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晶威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一道道工序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进行,只有少量工人在维护管理。
  “我们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石英晶体元器件,目前已经建成11条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公司总经理王晓磊说,为了研发、生产高端产品,公司2024年新增投资约1.4亿元,推进3个增资扩产项目实施。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公司将在2024年实现约2.5亿元产值的基础上,今年向3亿元产值目标冲刺。

2月8日,工作人员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晶威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新华社记者姜刚 摄
  如何在特种气体等领域保持高速增长?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记者在全椒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见到总经理张弘时,他正和同事们谋划着这些问题的破题之“策”,其中就包括上马新项目,如增加投资约1亿元,新建年产23吨氟类特种气体项目。
  “这个产业化项目预计今年3月动工,年底前建成生产线,明年新产品推向市场,届时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张弘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走访一线发现,部分企业瞄准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含量,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操作灭火机器人、组装机器人设备……位于滁州市天长市的安徽海马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忙碌着。
  “这个厂区主要生产应急消防领域各类机器人,2024年3月开始装修,6月正式投产,全年销售300多台机器人。”公司董事长董海昌告诉记者,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除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外,还积极对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家,开展技术交流及项目合作,并与滁州学院共建“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他说:“产学研合作,给了我们创新发展的底气。”

2月6日,在位于滁州市天长市的安徽海马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灭火机器人。新华社记者姜刚 摄
  强化全周期、全链条服务,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破解空间、审批、融资等瓶颈制约……增资扩产项目的顺利推进,也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
  这几日,合肥经开区经济发展局企业服务处处长郝威一直忙于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推进增资扩产项目的企业不断涌现,彰显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郝威说,“我们根据企业的不同诉求,千方百计做优服务,如协调‘以租代售’厂房、就近提供场地等,全力推动增资扩产项目落地见效。”


来源:新华网

初审:张巧河

审核:邓忠航  审签:魏礼彬

投稿邮箱:czrbxmt@126.com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滁州在线视频号

更多新闻

热门视频


点亮
让更多人看到
↓↓↓

滁州在线
为用户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和服务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8001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