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农业”新方式,正式签约

政务   2025-01-25 14:34   四川  
本篇文章约1310字,阅读需要4分钟

引领“天府粮仓”科技革命

围绕新品种研发与利用、土壤修复与改良

绿色投入品创制、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依托新区粮经复合、蔬菜、水果等农业园区

集成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

打造现代农业长期示范基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1月23日,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荣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家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刚君,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谭周亮出席。




01

进一步发挥双方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
推动新区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建设


据了解,协议将进一步发挥双方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新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区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建设。


刘荣华表示,四川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毗邻2000万人口超大城市的城市新区,呈现“一分水两分山四分田三分城市”的空间特征,并且规划之初就是城乡镶嵌的耦合式发展格局,具备城乡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


协议达成后,双方将聚焦农业科技高地,共同引领“天府粮仓”科技革命,将聚焦都市农业典范,在挖掘超大城市近郊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大价值基础上,持续塑强“近处的远方”乡村生活品牌,将聚焦乡村振兴窗口,在向国家、省争取政策支持方面共同发力,将先进科学技术在新区优先布局,先行先试,优先落地,将围绕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02

协议将从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入住天府新区以来,我所科研人员在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农业新品种示范等领域与天府新区逐步开展了很多合作。”李家堂表示:“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既有龙泉山森林、兴隆湖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又有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更有煎茶街道、籍田街道等农业农村集聚区,这些刚好与我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修复、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板块完美契合。”


↑马骥 摄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根据战略协议,双方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 引领“天府粮仓”科技革命。围绕新品种研发与利用、土壤修复与改良、绿色投入品创制、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 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下的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在污染治理、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泥处置、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开展合作。


  •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物蛋白、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等生物制造领域开展合作。


  • 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新区粮经复合、蔬菜、水果等农业园区,集成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打造现代农业长期示范基地。


  •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在天府新区转化,支持天府种业小镇、万安实验室建设工作。



未来,四川天府新区将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共同协作,将彼此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和方法手段,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寒潮+暴雪双预警齐发!成都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支付宝紧急回应!


▸除夕,过一场“未来感”的年

记者:刘倩婷

摄影:刘倩婷

编辑:李川

天府发布
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官方账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