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工程师带着零跑“凶猛增长”。
从一个造车的想法到实现全年销量近30万台,需要多长时间?对于48岁那年选择再次创业的朱江明来说,答案是9年。
根据销量数据显示,2024年12月零跑汽车交付达42517台,同比增长128%,连续两个月交付突破4万台,实现了连续七个月的增长。其全年的销量接近30万台,同比增幅超过了100%,是新势力中唯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车企,而另外一家友商则是“流量王”小米汽车。
相比高调的小米,零跑和它的创始人朱江明一样,颇显低调。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车企,在竞争残酷的2024年中国车市中,挤到了前列。从年初月销量1万台,到今年6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8月突破3万辆,再到年底两个月稳定超过4万台,在新势力车销量榜里“稳三争二”,仅次于理想。在合资车企纷纷裁员、多家新势力车企倒闭的今年,这样的成绩格外显眼。
纵观零跑近一年来的凶猛增长,人们将“零跑现象”的原因归结为:在大众市场做了更有性价比的车。不过,一直坚持“以成本定价、控制好成本、做好产品和营销”造车逻辑的零跑,更愿意将自己的产品特性称为“品价比”。
简单来说,零跑认为自己的车卖得好不是单纯因为价格低,而是打造出了品质有保证,好而不贵的车。
为了让消费者理解此中深意,朱江明提出了“车圈优衣库”来类比零跑:“我希望零跑在汽车行业的定位,就像优衣库在服装行业一样,追求品价比,在同样的价格下做到更好的品质”。也正因如此,“成本定价+高质高配”是零跑从创始之初坚持至今的品牌调性。
虽然这的确能解释今年获得的成绩,但零跑能够九年以来一直坚持“品价比”路线,是因为其更高的追求是给人们带来“幸福感”。
为不同角色带来“幸福感”
谈到造车的追求,每个车企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是为了冲击高端,有的是为了探索智能化的高峰,而零跑的答案是“为用户出行和生活带来幸福感”。
在零跑的造车逻辑中,为用户带来幸福感的途径,就是造好而不贵的车。
就像朱江明一直说的那样,零跑希望成为汽车界的优衣库,他甚至曾经“口出狂言”表示:中大型SUV 10年后售价应该是5万元。
然而“好而不贵”并不意味着“绝对低价”,豪华平权也是零跑追求的目标。例如即将到来的定位更高的D系列,虽然价格上升到了20万-30万区间,但仍然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
“对消费者来说,物超所值才会买单,很简单的道理”,朱江明如是说。
今年上市的C10、C16两款车型就是很好的例子:价格贴近成本,配置恰到好处。朱江明认为,所谓“恰好”一方面要做好成本控制,另一方面要紧跟客户需求。
在控制成本上,零跑的方法有三个:首先是平台化,尽量让所有产品用相同的零部件;第二是和供应商一起做方案创新;第三是做更多的“集成”。
以C10、C16两款产品为例,他们做到了真正的“一鱼两吃”,因为本质是一款车,车灯、车门等80%的零部件都相同,区别只是C10是5座、C16是6座。如此一来,零跑用1.2倍的开发成本做出了两款车,并且在每款都能卖一万多台的情况下,零跑做好了成本均摊,给到消费者一个好价格。
此外,零跑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产品配置推高到了价位区间里的极限,这离不开集成化和方案创新。
朱江明透露,C系列2025款全部要改成电动门把手,但是一辆车要增加500元左右的成本。零跑和供应商提出在大批量采购的前提下,通过方案创新将成本降低15%。而电子门把手独立的控制器的成本也要100多元,零跑就把它集成到域控制器里。
正是在“好而不贵”的造车追求下,零跑想尽办法实现成本定价和高质高配。
为用户带来幸福感的同时,零跑也为朱江明和他的工程师团队带来了“幸福感”。
“汽车行业是世界上最卷的行业,但是也很有挑战,很有趣。如果挑战成功了,那就觉得有非常好的一种幸福感”,朱江明在和杨澜的对谈中说道。
对于零跑的整个团队来说,一个技术创新,或者讨论如何造一辆让用户满意的产品,是造车的初心,同样也是“幸福感”的来源。
让工程师们获得“幸福感”同样重要,不仅因为工程师是零跑最深的根基,还因为零跑追求的是用更少的人、更少的钱,做成更大的事。朱江明表示,能跟零跑一起走到今天的人,都是在为“幸福而卷”。
除制造部门以外,零跑只有不到6000名员工,是新势力中最少的一家。相较之下,同为新造车企的理想、蔚来有近2万人,小鹏也有近1万人。
在零跑的计划中,未来几年会用十三四款车占满6万元-30万元市场。正在建设的新工场落成后,年产能会快速提高到100万辆。在迅速扩张的同时,零跑依旧保持了克制的投入,朱江明的预期是6年后销量要翻10倍,但工程师不能超过1万人。
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人数有限的团队势必要干更多的工作。让工程师们为“幸福而卷”,需要的是对技术、对人员的真诚和尊重。
尊重“工程师精神”,再谈造车
在零跑成立九周年之际,朱江明与零跑5000多位工程师们共同拍了张大合影,并感谢了全体零跑人的陪伴和付出。
这张“价格不菲”的大合照,背后映射的是对工程师们的尊重:照片记录的正是零跑从创立至今九年的缩影,是每一位工程师的故事。
正如朱江明所讲的那样,零跑的底色是“务实、专注、简单”的工程师精神,而工程师们是其最大的财富。从大合照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对于工程师而言,他们的幸福感来源于找准方向,创造技术,实现价值,并获得尊重。
作为零跑的掌舵人, CTO出身的朱江明的核心任务就是决定战略方向,他没有选择讲高端故事,也没有All in搞流量。他的决策是:零跑要坚持全域自研,打造极致品价比的产品,好而不贵,物超所值。
尽管“好而不贵”听起来朗朗上口,但其实是一件正确但异常艰难的事情。需要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同时,提升整体效率、自研技术能力等多方面能力。
出于工程师精神,朱江明在大战略方向上选择了“全域自研”。一方面,只有自研自造,才能真正做到“好而不贵”;另一方面,他认为电动汽车其实已经是电子产品了,而电子产品就要遵循摩尔定律,也即是18个月性能倍增。如果不做自研,用供应商模块化产品,就很难平台化和快速迭代。
目前,零跑的每一款产品的定价几乎都贴近了成本价。“虽然在价格战中很多友商也贴着成本卖车,但零跑跟友商比,还有微利”,朱江明表示,正是因为60%左右核心零部件是零跑自研的,同平台车型零部件通用率也达到了88%,这样才得以留出了一些利润空间。
在所有自研技术中,CTC电池是零跑的关键技术之一。光是它的突破,就让零跑多出了 1500~2000元的成本空间。
负责CTC研发的宋忆宁回忆,早在2016年零跑汽车成立之初,朱江明就曾问他能否做集成式的电池包,那时他表示“想都不敢想”。到2018年,CTC的研发已经迫在眉睫到了必须上马的地步,他决定放手一搏。最终零跑用了四年时间自研,在2022年4月发布了CTC电池包。
除了成本上的优势,“全域自研”还在时间上帮助零跑抢占了先机。
近两年汽车行业才逐渐从“质疑”增程转向为重视增程技术。尽管许多企业在2022年开始投入研发资源,但大部分的增程车型上市普遍集中到了2023年下半年。
然而,2023年3月零跑就率先推出了首款增程动力车型C11,它比行业推出增程产品的平均时间快了三到六个月。
对于研发的高效率,零跑的工程师表示:“公司内部如果达成一致,就一定要坚决执行,而不是说我有什么想法,我有什么想法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给我的指令就是要干这个活,那我就干。”
像这样因为自研而赢得时间差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来看,他们的意义非常重大:正是“全域自研”让零跑在关键技术上,赢得三到六个月的窗口期,从而快速成长。
焦虑,时刻伴随成长
成长,能为工程师们带来幸福感,但伴随成长的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焦虑。
在零跑创业的9年中,有几个时刻值得被铭记。比如2020年由于战略偏差S01上市后,只卖出几千台的时候;再比如2019~2020年零跑的融资负责人见了89家投资机构,但却没有任何人愿意投资零跑的时候;还有零跑成功上市登陆港股后,股价却在当天“破发”的时候。这些都是零跑的艰难时刻。
对于朱江明来说,虽然零跑的成长常伴随焦虑,但他更愿意把注意力转移集中到成本控制和技术细节上,用它来缓解焦虑。
如今,虽然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对于未来三年的零跑来说,焦虑将不断来源于进入决赛圈后与世界级的主流品牌的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化依然剧烈,零跑需要有更强的自身能力、更敏捷的反应速度才有可能达成新目标——再次实现100%的增长。
为此,朱江明从品牌价值、技术创新技术降本、保质保量打造爆品、加速国际化四个维度为重点,为零跑的工程师们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就是要明确“让卓越触手可及”的品牌价值,强化“幸福感”的情感共鸣;其次,保持卷技术的传统,在技术层面的领先性是零跑的安身立命之本。
2025年,零跑全新的LEAP 3.5架构即将发布,一方面既要顺利实现交付,同时还要把产品优势讲明白。最后一个要求,是要加速零跑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服务渠道拓展,让全球用户都能体验到技术领先、好而不贵的产品。
在波涛汹涌的新能源竞赛中,朱江明和零跑的工程师团队正在坚持做的事情,就像大合照纪录片片尾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热点视频推荐
苹果公司CEO库克谈隐私问题:我们唯一能为用户做的就是加密。
-----------华丽的分割线------------
下载钛媒体App,打开科技,打开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