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王婷报道)“只要家中还有一炉火,就有家的温度,就有塔塔尔族的美食,爱就会凝留下来。”塔城市民再屯娜•卡利穆瓦常常这样说。
再屯娜制作的手风琴糕点。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王婷摄
再屯娜因为一头浓密金黄的自然卷发以及一双深邃透蓝的眼睛,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洋婆婆”,她是塔塔尔族“撒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因擅长制作传统糕点小有名气。多年来,她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再屯娜和家人。资料图。
2008年,塔塔尔族“撒班节”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名录。每年春耕农忙结束后,塔塔尔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欢庆。节日当天,大家会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进行摔跤、赛跑、赛马等各种娱乐活动和文艺演出。
“我出生在塔城一个塔塔尔族家庭,祖辈于1915年定居塔城后,就一直保留着过‘撒班节’的传统,作为总人口不足4000人的塔塔尔族撒班节非遗传承人,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也将精致美味的民族特色糕点带向全国各地。”再屯娜说。
再屯娜和各民族群众一起制作糕点。
从家庭式作坊到开门店;从只传授给亲人到全国各地有百余名学徒;从产品种类只有20种到如今的60种……再屯娜用实际行动让舌尖非遗持久留香,她还把自家的百年老屋“化身”为塔塔尔族民俗馆,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传统美食、感受到了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
一道美食、一种文化、一个传承。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塔塔尔族,让传统美食、糕点制作手艺得到传承,再屯娜历时8个月撰写了《塔塔尔族美食与糕点技艺》,其中共记载了近百种塔塔尔族美食糕点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学习。
再屯娜坦言,由于原料用材上的讲究,传统糕点的制作和现在大众喜爱的口感相融合还存在一定难度,为了不丢失传统糕点的品样,满足大众口味,会不断在原材料与制作流程上进行改良与创新。
不仅如此,再屯娜还在全疆各地走访交流、学习教授、写书记录,并举办少儿夏令营培养孩子们学习糕点制作的兴趣。“分享是一种快乐,当我把技艺传承给各族兄弟姐妹时,我的幸福感、甜蜜感、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再屯娜说。
走进塔城市环城路伊蔓树庄园洋婆婆食品坊内,墙面上那句“一份糕点一份情”诠释着再屯娜的初心,柜台里整齐摆放着一盘盘精美糕点,色彩鲜艳,到处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来源: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聂丽萍
审核:马 彬
终审:周广敏
投稿邮箱:tctongzhan@xjt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