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地 有大观——靖边县阳光村秋日见闻

民生   2024-11-06 21:40   陕西  

靖边县张家畔街道阳光村,全村耕种面积4816亩。这样一个数字,与靖边全县110万亩以及全市超千万亩的总播种面积相比,无疑只是“方寸之地”。当下,正值秋收的季节,阳光村所展现出的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成就和先进技术,以及其所带来的农业增产增收实际效果,堪称蔚为大观。

梦想之地——创全国玉米高产的不断尝试

一块写有“靖边县阳光村玉米百亩‘吨半田’”的牌子旁,一株株更为高大的玉米,一排排挺拔而立,展示着圆润饱满的果实。

所谓“吨半田”,顾名思义,指的是产量达到一吨半即1500公斤的田地。这片总面积约为100亩的玉米地,是靖边县继2023年创造出玉米单产每亩1350.36公斤的优异成绩后,再次冲击全国玉米高产顶峰的尝试。

“和去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今年的种植密度有所增加。”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宁介绍,2023年的种植密度约为每亩6500株,而今年这一数字提高到7500株。

但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当密度过大,作物可能会彼此争夺养分、或是因为相互遮挡而影响通风和光合作用的发生,反而对产量提升不利。对于这一问题,靖边县的农技工作者用多年来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中积累的经验,巧妙地予以化解。

“你看,奥妙就在这里。”顺着李宁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这些玉米的根部,迥异于常规种植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一颗一颗整齐排列的景象,如同抱团取暖一般,四株玉米呈四边形紧紧“相拥”为一个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空隙,通风、光照均不受影响,单位面积内的密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李宁说。

紧邻着这块“吨半田”的南边,是一块面积更大、长势也同样喜人的玉米地。“这是在去年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采取和去年高产创建时相同的技术,在阳光村种植了约3000亩,同时也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近50万亩,预计亩均可增产100公斤左右。”李宁说。

试验示范争高产,规模种植促增产。阳光村的玉米种植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前列。

9月10日,全省秋粮观摩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在靖边县召开,一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玉米专家在大会发言时表示:“靖边,是所有从事玉米研究人员的梦想之地。

一举多得——大力推广薯麦轮作新项目

“吨半田”的西边,一块总面积达1800亩的马铃薯地里,持续了20余天的收获已经进入尾声。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铲深入地下,将埋藏在距地面约30公分处的马铃薯翻出地面,50多名工人紧跟其后,娴熟地捡拾着品相符合商品薯规格的果实,并装袋、捆扎。几辆从事长途运输的大货车早已停靠在一旁的生产道路上,等待着装车、出发。

“从这块地开始收获算起,已经连续在这守了半个多月了。靖边马铃薯品质高、品相好、市场认可,我可是收购靖边马铃薯的老客户了。”来自山西的客商张艳奎说。

1800亩的马铃薯,已经有超过90%完成了收获和销售,但放眼望去,这些原本应该是光秃秃的地块,仍旧郁郁葱葱、整整齐齐地生长着长度10公分左右的绿色小苗。“这叫薯麦轮作,是我县今年实施的一个新项目,全县共推广了2万亩。”据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艳介绍,薯麦轮作是指在完成收获的马铃薯田中种植冬小麦,它的作用并非是经济效益的增长,而是减少早熟马铃薯收获后冬春两季地表裸露时间,抑制冬春季沙尘产生;在次年春播前翻耕时,将这些冬小麦压入土地中,待其腐烂后,可分解为养分供土地吸收,达到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土地产能稳定的目的。


来源丨榆林日报

图文编辑 | 张敬楠

责任编辑 | 王笑天

靖边融媒
靖边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