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微观》第9期:好地名助力乡村发展好前景

文摘   2025-01-03 20:50   安徽  



点击,了解更多民政资讯

前  言





星火燎原,微光成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走在民生服务保障的最前沿,在群众身处困境时、在长者需要照料时、在新人结婚领证时……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政人!他们用一个个普通日常的瞬间照亮群众幸福生活的前进之路!

管中窥豹,洞见民生。池州民政《民政微观》栏目,从普通人、普通事的微观视角,用图片、文字、短视频记录和讲述有梦想、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民政故事,反映民生百态,宣传民政政策,展示新时代民政人和民政工作的新风貌!




【民政微观】第9

好地名助力乡村发展好前景




“此地茶香四溢,景致如画,连路名都如此别致,令人难忘。”在青阳县酉华镇那片郁郁葱葱的茶园边,流连忘返的游客们不禁赞叹道。今年,这条蜿蜒于白茶产业基地旁的村道被赋予了“白茶产业基地路”这一富有特色的名字。游客们纷纷表示,这样既易记又直观的地名,让他们的旅行体验更加顺畅愉快。

酉华镇民政所工作人员林祎向记者透露,自这条道路以白茶产业基地命名以来,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品味茶香、选购茶叶,并亲身体验乡村的独特魅力。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还带动了土特产销售的繁荣,为酉华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名新风尚:科学规范,焕发乡村新活力

青阳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平告诉记者,这只是青阳县地名命名工作的一个缩影。

池州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近年来,池州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上,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等措施,正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的落地生根,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变化上,更在于精神文化的提升。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地名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努力挖掘和弘扬其文化内涵。

2022年,民政部发起“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为此,市民政局积极响应,将青阳县申报为试点县,先试先行。试点工作中,青阳县乡村著名行动取得累累硕果,其试点经验材料入选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 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汇编。2024年,青阳县被安徽省民政厅确定为安徽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

李平表示,该县在地名命名上严格按照《地名管理条例》执行,通过多方协同机制,对全县范围内的自然地理实体、乡村居民点、道路街巷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命名。县民政局联合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等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地名命名工作,确保每一个地名都经过严格审批和备案。

具体流程上,青阳县采取“提出申请-初步审核-专家论证-公示征求意见-政府审批”的模式,确保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同时,青阳县还注重地名命名与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的紧密结合,通过地名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高德、百度地图软件共规范采集上图572个,对主城区主次道路及街(巷)路名牌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有地无名等地名问题规范管理,其中为酉华镇、庙前镇、乔木乡、杜村乡的24条村道实施命名。”李平说。




小程序大作为:智能命名,助力乡村旅游热

2023年,在“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成功后,民政部发起“乡村著名行动”,提出“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推广“乡村著名行动”中,市民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广使用“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该小程序不仅具有地名信息采集、上报和管理等功能,还能实现地名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可视化展示,大大提高了地名命名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青阳县朱备镇,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不仅规范标注了乡村地名,还成功命名了众多具有特色的地点,如朱笔村的“章小虎农庄”。农业种植大户章小虎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政府大力宣传乡村特色产业,我们农庄的的生意越来越兴旺了。尤其是高铁站开通了之后,我们餐饮生意更是忙不过来,很多人都想来尝尝咱青阳特色农家菜!这都得益于政府的地名规范工作和特色产业宣传。”

章小虎的农庄因为有了正式且富有特色的名字,再加上政府的宣传推广,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

在青阳县蓉城镇五里桥附近,记者也看到了一块新设置的地名牌。这块地名牌上不仅标注了路名和方向,还附有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等信息。

为了深入了解小程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记者走访了青阳县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地名点。在这些地名点,记者看到了小程序带来的显著变化。地名标志更加醒目、规范,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游客们纷纷表示,通过小程序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找到目的地,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李平表示,小程序的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地名命名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促进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位于蓉城镇的“莲峰云海”景区,通过小程序的推广和宣传,知名度大幅提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据统计,仅去年一年,“莲峰云海”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就同比增长了30%以上。

“这种以‘互联网+地名’为重点推出的乡村地名二维码地名牌,我们已经推广了数百块,极大地提升了青阳乡村旅游地知名度。”李平说。




文化深挖掘:保护传承,点亮乡村记忆

“在命名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挖掘和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李平介绍,例如将青阳县通往九子岩风景区大道命名为“S219青美路”,既凸显了地理位置特色,又彰显了九子岩的文化底蕴。这种科学规范的命名方式,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位。

青阳县在推进地名命名的同时,还注重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联合文化、旅游等部门,共同挖掘和整理本地的地名文化资源。通过编纂地名故事、地名志等文化产品,将丰富的地名文化呈现在公众面前。”李平说。

在青阳县博物馆内,记者看到了一本精美的《青阳县标准地名录》。这本名录收录了青阳县境内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这些地名的由来和变迁。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名录不仅为地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资料,也成为了游客了解青阳、爱上青阳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扩大地名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青阳县采取了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旅游宣传册等媒介,青阳县将地名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地名命名工作和‘乡村著名行动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小程序的推广应用,我县的地名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李平说。




全市行动:借鉴青阳经验,促进地名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青阳县在“乡村著名行动”上的成功实践,为我市树立了典范。今年,市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借鉴青阳经验,将地名文化作为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力求实现地名文化的全面振兴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此外,市民政局采取政策激励和技术指导等措施,鼓励各区县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方式,打造独具魅力的地名文化品牌。尤其是特别重视老地名的保护,通过移植、启用等方式,将有价值的老地名应用于新建公共建筑、居民区、社区和道路等,让历史久远、品味高雅的“老地名”得以延续。

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我市编纂了《池州地名故事》《古诗中的池州地名》等系列文化产品,记录了地名的由来与变迁,传承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加强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的申报与认定,目前已有4镇、10村被认定为千年古镇和千年古村落,彰显了我市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提升公众对地名文化的认知与兴趣,我市举办了地名故事大赛、地名文化展览等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地名文化氛围。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负责人甘志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地名命名规范化管理,强化地名文化品牌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地名文化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地名文化这一纽带,将连接乡村的过去与未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文化动力,让每一个富含内涵的好地名都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闪亮名片。





END

撰 稿:池州市传媒中心 记者 唐馥娴
发 布:梁时梅
审 核:王文胜、徐鹏飞

池州民政
池州民政最新资讯、实时工作动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创新务实现代民政新窗口,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