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云游”活动如同一根红线,将我们与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紧密相连。通过“江西数字展馆”这一线上平台,我们得以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悟每个展厅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精神瑰宝。
轻点鼠标,进入数字展馆的地图,众多红色革命圣地如繁星般将我们环绕。展室之中,陈旧的家具、古朴的衣物,还有那老式的油灯,一件件饱经岁月洗礼的革命遗物,以及生动逼真的雕像与详细的文字阐释,共同构筑起一幅幅宏伟壮丽的革命画卷。在这众多的展陈里,寻乌调查纪念馆中那一面面墙上所展示的地主阶级的田地以及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种类、各种剥削契约,犹如一道强光,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1930 年 4 月,红四军成功打下信丰县城后,错误地将城里资本家的商号如同对待农村地主一般全部没收,这一举措导致老百姓无处购买生活所需物品,从而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此事让毛泽东深刻反思城市策略的正确性,他意识到自己尚未对城市进行过深入调查,对争取城市的策略问题还缺乏真切的了解,于是,对城市进行深入调查的想法由此萌生。那时,中国共产党已在江西、福建边界成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了清晰地认识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大力开展土地革命,进一步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毅然决定开展此次调查。当时正值中原大战时期,国民党方面无暇顾及红军,红四军分兵发动群众,这无疑为毛泽东进行调查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在这一时期,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刚刚拉开帷幕,然而在实际土地分配过程中却出现了“左”的思想倾向,比如贫下中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个别地方甚至还存在烧杀现象,这些问题使得党在根据地的工作开展严重受阻。深入了解农村的土地关系等实际情况,对于正确开展土地革命变得刻不容缓。
1930 年 5 月,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展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农村经济调查。在调查开始之前,毛泽东明确了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的富农问题,他谦逊地认为自己“在商业状况上是个门外汉”。此次调查,毛泽东亲自主持,精心挑选了来自不同阶级、不同职业的 11 位调研对象。同时,古柏全力协助,他既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负责联络到会人员并兼任翻译工作,又是被访谈的对象。古柏经历丰富,曾是破产的小地主,做过小学教师,当时担任政府工作人员。会议地点选在了城郊马蹄岗西井天主堂,那是一栋用坚固的石头砌成的两层楼房。
毛泽东居住在靠东面的一间狭小房间里,睡的是从外面借来的一张简陋木板床,墙上挂着一把雨伞、一个挎包、一盏马灯,坐的板凳也是从城里借来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在二十几天的座谈会期间,又开展了实地访谈。
他曾多次前往郭友梅和范大明的店铺,与他们亲切交谈,也数次穿梭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以及农户家中,力求接触最广泛的群众,搜集最全面的资料。为了确切地弄清楚寻乌是否存在卖妻鬻子的状况,毛泽东还专门找来三个不同村的贫苦农民,召开了一个小型调查会,详细询问村里的各种情况,包括人口数量、姓氏分布、贫富户数、耕田人数、手艺人数量、参加红军和赤卫队的人数、红军田的耕种情况等等。在调查贫富户数时,发现贫农占了半数以上。寻乌农民所遭受的剥削状况令人难以想象,地租剥削、高利剥削、税捐剥削等层层重压,让农民们走投无路、饥饿难耐,甚至被迫签下卖身契、卖屋契。在地主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的生活如同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此次调查,毛泽东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经济的复杂与特殊。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封建剥削制度下的悲惨处境,也更加坚定了开展土地改革的决心。在土地改革的漫长道路上,不断试错,不断探索,努力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改革方案。
回到现实,寻乌调查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为土地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它让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寻乌调查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经验和依据,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借助“云游”这一独特方式,我再次走进寻乌调查纪念馆,不仅仅是为了深情缅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更是要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与机遇。而寻乌调查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深入群众、勇于探索的宝贵精神,依然是我前行的指路明灯。
让我们以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让寻乌调查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23中草药2班许慧琳
END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新媒体中心
编辑 | 李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