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龙舟节的前世今生——波士顿龙舟节组委会主席汪刚柳女士专访

文摘   2024-11-06 21:59   美国  

波士顿龙舟节自1979年创办以来,已经举办了四十五届。端午龙舟,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美国波士顿这个城市生根、发芽,开花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创办者和组织者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走近波士顿龙舟节现任组委会主席(2018年至今)汪刚柳女士,听她细细讲述波士顿龙舟节的前世今生。 

采访约在了汪刚柳女士的家里,车程离我家只有十分钟,刚刚停好车,看见她已经在门口等我,院子里的多瓣粉荷在微风中摇摆。江南无荷不成夏,荷花有独特的清凉舒爽的美感。 

汪女士家中的院子除了荷花,还供着观音佛龛,设有六角凉亭。绿意盎然的茂密的竹林点缀着开满鲜花的院子,阵阵芬芳。步入其中,发现有一间茅草顶的小棚子,茅草棚下赫然印入眼帘的是耕田归来的老牛雕塑,岁月悠悠,晨起暮归,不辞劳忧,无惧风雨。一看主人就是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式园林。 

采访从汪女士和杭州的渊源开始。

1. 您是哪里人,小的时候见过龙舟赛吗?会不会划龙舟? 

汪女士哈哈笑着说,其实自己不会游泳,不会划龙舟。她在广州出生,因为文革期间家中的一些变故和动荡,她和弟弟早早就在杭州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从小守着钱塘江,看着钱塘弄潮在水域江南长大的孩子。听说过龙舟赛,但并不熟悉。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她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赶上国内改革开放大发展,哪里都需要英文专业。恰巧杭州师范学院需要外语教师,就到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任教。先生是自己大学同班同学,1989年初,先生来美求学,1990年汪女士也带着两岁的女儿来美国和先生团聚,一家就在美国生活了下来。刚来美国,也是为新移民服务,国内来的新移民会英文的不多,她就在中国城BCNC(波士顿 Chinatown Neighborhood Center)教学,在那里一教就教了五年,还同时负责培训美国的辅导老师,帮助对接培训新移民。她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现在还和以前的老同事经常聚会。但当时生活上是有压力的,1995年便受聘去Newton Public School(牛顿市的公立学校)和 newton 中文学校教学。 

2. 如何和龙舟结缘怎么认识创始人Leslie Swartz女士? 

有缘人的世界很小,她和史凌云(leisley Swartz)实在是很有渊源,汪女士的先生毕业后在浙江大学任教,除教学以外,还专门负责大学外教的联络,所以浙大外语系的外教都和她先生是好朋友,八十年代,来杭州的外国人很少,对中国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外教下班后喜欢去汪女士杭州家里聊天,天长日久,他们一家就和很多外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1990年她要来波士顿,其中一个外教给她留下纸条,说到了那里,你可以找一个人:Leslie swartz。到了美国,忙于安顿生活,汪女士也并没有找她,但是她一直保留着字条,偶然的机缘巧合联系上了,只能说有缘人总能相聚。据说第一次正式联络上,是九十年代中,史凌云在儿童博物馆请了一位来自天津的面塑艺人,面人汤,因为博物馆资金困乏,就住到了汪女士家里。 

图为波士顿龙舟节创始人中三位,右一为Lesli Swartz

2000年前后,波士顿地区有好多中文报纸,比如星岛日报,世界日报等,其中有份报纸登载了一则广告: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在招聘亚洲部馆员,朋友拿来报纸和汪女士说,这个工作简直就是为你量身定做,于是她在博物馆正式见到了Lesli Swartz女士(中文名:史凌云)也就是波士顿龙舟节的创始人之一(其他两位是Nancy Sato和Macia Iwasaki),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女士,时任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副馆长。 

右一汪刚柳

3. 您是如何成功运营波士顿龙舟节? 

波士顿龙舟节是在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孕育出来的,1979年开始一直是由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主办赛事。 

汪女士应聘成功后,在儿童博物馆亚洲部做中国文化传播的相关工作。比如中国新年,龙舟节(2002年波士顿的龙舟节已经有26年历史),当然也做其他的展览,比如她请了很多中国民间艺人来波士顿做交流,越剧演出,山西皮影戏艺人,中国武术,还举办了“杭州少年”的专题展览,此展览在全美和加拿大进行了十年巡展(杭州是波士顿的姐妹城市)。汪女士发自内心热爱中国文化和民俗,Leslie又是中国文化方面的专家,自然对亚洲部很关注,就这样,龙舟节的具体执行的事情,自然而然就都落到了汪女士头上。这个项目从1979年到2009年是儿童博物馆的文化项目,但是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儿童博物馆也因为人力物力的匮乏难以承载了。 

1994年香港经济贸易纽约办公室,成为龙舟节冠名赞助商,他们于2004年赠送了6艘龙舟,在此之前比赛都要从加拿大多伦多租龙舟,有了这六艘船,就有了风险,需要购买保险。儿童博物馆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责任,下定决心剥离。为此,2009年正式成立非盈利组织,龙舟节正式离开了儿童博物馆,从联邦政府申请到501C3的资格,成为波士顿的独立的赛事活动。之前的龙舟节都是凭着众多志愿者的一腔热情在做,组织很松散,人员流动很大,2009年之后就按照非盈利组织的要求成立董事会,选举任命董事会成员。第一届主席是Peter Lew,华裔二代,从第一届1979年开始就协助创始人Leslie负责赛事的执行。汪女士是从2002就对龙舟节的举办过程了然于胸,所以顺利成章被选为副主席,Leslie成了精神领袖。从2018年至今,汪刚柳担任主席。她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完善规章制度明确组委会成员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同时又撰写和修改了章程,让龙舟节运营更加制度化,也优化了组办流程。今年年底龙舟赛的工作手册也将出版。汪主席的理念是以团队为中心,以分工小组为单元来进行活动和比赛组织和操作。谈到龙舟节,她感谢所有的志愿者,不为名利,为了六月的一个周末,要奋斗筹备一年。所以找到有大爱愿意奉献,且志同道合的对的人,让对的合适的志愿者在合适的岗位是保证龙舟节每年顺利举行的关键。 

4. 波士顿龙舟节历史上值得记住的除了创始人,还有一位:Peter Lew

在这漫长的45年中,经历了两任主席,Leslie是创始人,第一届是Peter Lew,罹患癌症多年,Peter在2020年去世,现在龙舟节里有支抗癌队是波士顿龙舟赛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抗癌人士跟全美龙舟节的关系很紧密,全美各地都有抗癌龙舟队参加不同地区的龙舟赛,去年还有从肯德基来的队来波士顿参赛。 

对于抗击癌症的康复者来说,他们团队精神很强,并不仅仅是为了中国文化,更多是为了团结在一起,在划龙舟时互相鼓励。抗癌成功的过程,和龙舟赛团结一致的拼搏精神很契合。对于Peter来说,他也是一生都在为龙舟节做贡献,他的子女为了纪念他,在 TDgarden附近捐赠了一张以他命名的椅子,以示怀念。 

5. 在这45年时间里,你认识的波士顿政府,当地群众对这样的赛事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波士顿龙舟赛之所以能这么成功,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它产生于美国主流社会团体——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是博物馆其中一项文化活动,创办之初大部分都是美国队,三四十个队比赛,大部分都是从全美各地以及加拿大等赶过来的,华裔团体屈指可数。然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持做下去后,规模越来越大,三个年轻女士创办的活动,现在居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北美各地都家喻户晓,这是当时不敢想象的。刚刚接手龙舟节,汪女士看到极其多元的赛队参加比赛,但是鲜有华裔团队,于是游说华裔参加,无奈当时不少华人似乎兴趣寥寥。唯一有的华裔团体有广教学校,在中国城的BCNC,还有MIT台湾学生,也因为那会儿没有微信,在华人社区传播和组织都不那么方便。 

有了微信以后,网络又发达,2010年前后中国留学生团体规模扩大,最近十年的留学生,比之前的留学生富有,家境好也更年轻,有精力爱社交也善于社交,这些留学生发现了龙舟节,就开始参与进来。现在有不少华裔大学生校友队和社区团队。大学校友队就有清华、 北大 、人大、 武大、 上海交大、 复旦 、同济、 南大 、中山 、长江商学院、 MIT、 BU、 BC ,哈佛……等,校友队年龄跨度大,又影响到了华人社区,于是华人社区也有数十支来参加,参加的队员又去自己各自的工作单位宣传,于是又有公司组队来参加,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慕名而来,参与其中。近些年,还有就是中国国内一些城市,把龙舟节当成展示自己的窗口,来推介自己的城市。比如浙江龙泉市,捐赠了龙船和资金,作为回馈,组委会为龙泉市政府举办了一场龙泉青瓷的展览。也有波士顿的姐妹城市杭州市,在中国纽约总领馆牵线搭桥下,杭州2023年也捐赠了龙船,组织这里的杭州老乡参赛。同年杭州市政府专门派考察团来波士顿举办了杭州旅游文化的推介活动。 

接受更多国内的城市合作,这样不仅能让龙舟节更加国际化,也让龙舟节作为窗口,让这些城市在美国波士顿得到更好的宣传。今年巴黎奥运会龙舟赛也作为表演演示项目亮相。 

提到2024龙舟赛报名,场面十分火爆,因为场地限制,和往年一样最多组织75支队伍参赛,没想到开放注册报名第一天就被抢注完成75%,第二天就爆满,可想而知,龙舟节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华裔参赛队伍和队员至少占赛事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6. 对这个赛事的未来,您还有哪些设想?比如我们波士顿有NBA篮球队凯尔特人,有世界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有美国橄榄球联盟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有棒球大联盟的波士顿红袜队,还有北美冰球联盟的波士顿棕熊队,所以龙舟节有无可能成为一场明星体育赛事,而且会产生一支明星球队? 

龙舟节在北美近期不能成为专业赛事,比如NBA有专业运动员,可以给观众卖票,而龙舟赛目前成为一个专业赛事还是不太现实。但是,波士顿龙舟节已经成功地将这项传统的中国体育赛事经营成为北美民间体育赛事亮丽的一项。 

7. 从创办以来是每一年举办还是中间有中断过,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会停办或者放弃? 

2003年sars 停办。2020年,新冠期间停办。2021年在网络上办了一个虚拟的纪念活动,留下一点印记。2022年恢复,小规模开放,有40支队伍参加。2023年正常,有64支队伍参加。2024年,68支队伍。 

8. 现在每年都有60多支队伍参加,几万人围观,每一次都要筹备一年,这届忙完马上开始忙下一届,家里人都支持吗?他们会参与吗? 

汪主席笑着说,家里人必须支持。先生从一开始到现在,20多年都是龙舟赛的御用摄影师,义务摄影。筹备会议都在家里开,办完总结聚会庆功,先生也负责做饭。 

女儿从读高中开始,就为龙舟节设计海报,女儿学设计,一直做到今年,已经有二十多年,今年开始在带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志愿者担任相关的设计工作。 

9. 龙舟节整个活动是怎么运转的?资金怎么解决呢? 

真的要感谢香港经贸会,从1993年开始赞助至今,是龙舟赛的冠名赞助方。现在规模,没有十几万美金办不下来,除了香港经贸会,也得到了 众多其他赞助商的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赛队的参赛费也解决了一部分资金来源。 

汪女士指着今年的海报告诉我,DCR (MA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 Reservation), 哈佛大学以及 剑桥市是龙舟节活动的协办方,提供场地以及多方面的支持,搬家公司Gentle Giants为龙舟节存放船只提供了场地,感谢他们大力协助,才让龙舟节组委会解决了后顾之忧。 

10. 您认为这样一场赛事的意义是什么?

 2017年汪女士从Newton公立学校退休,全力调养身体。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龙舟节。龙舟节关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华裔团体参与人群增加,汪女士很是欣慰。要知道虽然同为华裔社区,来的年代不同,居住的地方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他们之间并不都有交流和联系,通过龙舟节,我们可以更好地团结华裔社区。比如昆西,Malden,downtown,Lexington ,Newton等市、镇都为龙舟节,积极参与进来了,同时也得益于微信的普及以及BARTV的大力宣传。

整体来讲,新冠之前大概2万人左右参加,2022年恢复后有3万人参加,2023年有5万多人参加,2024年因为暴雨,比赛和表演开始时人数很少,但下午雨一停,就冒出来2万多人。这也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一个过程。去年开办前一周接受NBC访谈,就有个美国朋友反馈说知道马上举办龙舟节了,今年龙舟节新闻又上了CBS(全称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 。)的早间新闻,说明活动已经是波士顿的一个品牌活动,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 

11. 创建这样的龙舟节,对您的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一些影响? 

没想过这个问题,龙舟节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对Leslie来说,1979年创办龙舟赛,1981年创办杭州姐妹城市,两件事情都属于创举,已经非常了不起,她在中美关系上都是值得记录的一个人。受她的精神感召,在我能做的情况下,不计报酬,全心投入,要尽力做下去并且做好,这是我对她的一种感激,一种报答,一种传承。

一个美国人为中美做这么多,我们更应该怀着感恩把龙舟节做好做强,不能让龙舟节停止。现在我也尽量多吸收新鲜的年轻血液进董事会,也是为了传承。创办这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美关系时好时坏,我们普通人能做得事情非常有限,通过继续办好龙舟节,希望从文化层面,能够影响多少人就影响多少人,能起哪怕一点点作用也是好的。要让这个多族裔的社区理解我们的善意,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优秀,可爱,我想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至少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12. 每次比赛最担心什么? 

  • 天气。天气不好参观的人少,辛辛苦苦准备一年,天气不好参加的人少会担心。 

  • 会不会很担心安全?安全是有保证的,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我们一直和州DCR, 州警察, 剑桥市警察局和消防局都有很密切的合作,虽然安保费用很高,但不能节省。水上警察,陆地警察对活动和赛事进行了全方位的保障。当然还是会有意外发生,比如有一年舞龙舞狮,表演狮子吃生菜和橘子,不小心橘子一抛抛到一位观众老太太头上,幸无大碍,还有一次有个女孩子过敏,被救护车救走。赛事现场也有医疗急救站,他们给赛事安全保驾护航,很心安。 


13. 龙舟赛这么成功,现在还有其他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波士顿举办,比如去年在Gary Yu的努力下,农历新年成为麻州的节日,以后每年都可以借农历新年举办庆祝活动,能否给筹备组一些建议。 

北美杭州同乡会会长俞国梁

波士顿龙舟节的成功得益于社区的广泛支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今年龙舟赛的开幕式上,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龙舟点睛仪式,由龙舟节的创始人Leslie Swartz女士和北美杭州同乡会会长俞国梁共同为“杭州号”龙舟点睛。这一传统仪式象征着龙舟的苏醒和重生,赋予了参赛队伍力量和好运。仪式后,俞国梁作为麻州亚太裔事务专员,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与同事Yasmin Padamsee设立展位,向社区介绍麻州亚太裔事务委员会的宗旨和职责。 

左一为Leslie Swartz,右一为北美杭州同乡会会长俞国梁

农历新年也承载了和龙舟赛类似的文化价值,是连接社区的桥梁。要将农历新年打造成全州性的节日庆典,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首先,争取华裔社区的最大支持非常关键。农历新年在华人社区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动员社区资源,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不仅可以增强节日氛围,也有助于推动华裔群体在活动中的凝聚力。 

  • 其次,务必要在有影响力的公共平台上举办活动。例如,在波士顿的中心广场或主要社区文化中心举办庆祝活动,并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宣传,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使活动具备广泛的影响力。 

  • 最后,拓展到其他亚裔群体的参与,以增强农历新年的包容性。韩国、越南等亚裔社区也庆祝农历新年,通过邀请他们参与庆祝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能够提升节日的整体影响力,打造一个融合多元文化的节日盛会。这种跨文化的合作,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农历新年,也为亚裔群体在公共领域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推动麻州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 


汪刚柳

采访完,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华裔社区应该记住Leslie Swartz,汪刚柳女士,他们就像院子里的耕牛一样,春耕夏耘,春耕时,老牛破冰开冻,播撒希望之种;夏耘时,挥汗如雨,助农夫耘草松土;秋收时,载满金黄,共享丰收之喜;冬藏时,默默守候,期盼来年更盛。 

衷心祝福波士顿龙舟节越办越好! 

                                                                        采访:匡鹂瑛 
                                                                        撰写:匡鹂瑛 
                                                                        校对:汪刚柳 
                                                                        编辑: 波士顿国际传媒
                                                                        图片提供:波士顿龙舟节组委会

波士顿中文网
波士顿最新最全最好的中文资讯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