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蛇破竹|九派新闻2025春节特别报道⑭】
遂溪县平衡村的年例上,在锣鼓喧天中,庆武堂醒狮队的3头狮子正在热烈地表演着。等到点睛仪式,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出席:一点天庭,福星高照,国泰民安;二点眼睛,眼观六路,鹏程万里;三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
湛江醒狮是广东省的传统狮舞之一,各县区盛行舞醒狮,湛江醒狮又以遂溪醒狮为代表,始于明清时期。传统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庆武堂醒狮队正在进行表演。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庆武堂醒狮队是2021年复建的队伍,成员有近60人,年龄横跨了老中青三代人,队伍中有祖孙三代都在其中。大家的本职工作各异,有在念初中、高中的学生,有木工、水泥工、装修工,有开叉车的司机,开修摩托车店的店主,“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不会相聚在这里”。
78岁的黄宗明是老会长,他年轻时便热爱醒狮,后来因为工作中断了几十年,如今也穿上队服,跟着醒狮队外出表演,他说,会继续从事这个项目,“直到生命的尽头”。
【1】队伍由各行各业人员组成,“醒狮有灵性”
醒狮旧了,破损了,无法再被穿在头上,便要拿去烧掉。
78岁的黄宗明在去年12月26日拿了狮队里的6头“老狮子”去烧,火焰在平衡村文化广场后面的空地上升腾,黄宗明望着火焰,心里默念祷告:伊到那边,不用担心,要吃好穿好用好。
黄宗明说,就像人老了,要驾鹤西去一样,狮子老了,要“送狮归山”,这是舞狮传统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仪式。新旧狮子的更迭,就像一场轮回。
之后他重新回到家中,开始一天的劳务,村里人也会找上门,叫他做一些手工活,或是家中门窗等破损物件的修补。等到傍晚吃完饭,他又回到庆武堂醒狮队里,这里早就锣鼓喧天,队里的十几位年轻队员身穿黄色队服,有人光着膀子,大汗淋漓。一旁的梅花桩上,红色的狮子腾空而起,灵动飞舞。
醒狮队正在进行训练。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2008年,黄宗明牵头在村里组建起一个狮队,大部分的经费源自逢年过节走街串巷纳彩的红包。年轻队员长大之后,纷纷离村去城市里工作,不出两年,队伍便解散了。黄宗明把队伍解散的大部分原因归咎于自己,“没能力留住人”。宣布解散的前一天晚上,61岁的黄宗明一晚上没能睡着,又过了很多天,他才从悲伤的心情中走出来。
直到13年后,村里曾经的那些青年成了中年,37岁的黄由旭回到镇上发展,经营点小生意,他叫来3个小学同学,每人出资几万元,又找来黄宗明,想要重新组建醒狮队。5人一拍即合,开始找场地,在村里招募队员,请来专业的教练作指导。黄由旭几人商议,以偏商业的模式进行运作,接商业性质的演出,参加专业比赛。醒狮队才重新焕发了生机。
队里的成员由在念初中、高中的学生,木工、水泥工、装修工,开叉车的司机,开修摩托车店的店主等近60人组成,队员如果没有特定安排,会在每天晚上6点到8点在村里进行训练。
【2】78岁老人跟着醒狮队去表演,年例演出费2万元
黄升是创办醒狮队的四人之一,做房地产业相关的工作,相较于被形容为“套在狮头里”的黄由旭,他自认为没有那么懂醒狮,在狮队的职责更多是负责管理工作。当黄由旭找到他的时候,他欣然答应了,他称:“这个醒狮队不为挣钱,也确实不挣钱。”他的初心是有一个阵地,让老朋友们聚集起来,能够提高村里的凝聚力,让大家看到,平衡村有这么一支正气凛然、团结一致的醒狮队。
黄升介绍,逢年过节,一些村邀请队伍去参加年例表演占了收入大头,按醒狮队的名气给钱,他们的队一场是2万元左右。5月过后,演出便骤然减少了,这时更多是一些餐厅开业,企业乔迁请他们去演出,一场2000元,一个月平均有4场演出。所有拿到的钱,除了给队员买保险外,扣除掉启动资金之后,会和队员们按劳平分。
黄升是队里公认的对醒狮很痴迷的那一类人,他的身材已经有点发福,不再上一线表演,偶尔训练时会穿上狮头过一把瘾,更多是负责统筹训练和对接商务演出。
“年轻时就很喜欢醒狮,那时没机会进醒狮队,等到读完书又要出去工作了。”黄升说,现在有机会玩醒狮,是他圆了小时候的梦想。除了带孩子外,他的重心基本放在醒狮队上,他车内的所有挂饰都是有关于醒狮,他对于震耳欲聋的敲锣打鼓声已经习以为常,有时晚上还会看一下醒狮队的表演视频才去睡觉,“好像人都飞到了那里去一样”。
新年前夕,队里的演出档期就已经排满了,黄升按着计划,先带着十几名队员去给几家企业乔迁表演,还有几家新店铺开张请了他们去。队里的公共资产除了上十头“狮子”外,还有一台老旧面包车,用于装载各种表演的用具和队服,面包车平日里停靠在庆武堂的停车棚里,车棚顶此前经常漏水,是老会长黄宗明自己买来材料修补好的,此外,庆武堂的门窗,也经由黄宗明翻修过。
如果活少,黄宗明也会穿上队服跟着队伍出门,“他比我们还要紧张。”黄升说,特别是队伍去近一点的地方参加比赛,他会一直给队员们呐喊助威,帮忙调整队列,当队员跳上梅花桩,他比谁都担心队员们出现失误。
队员们正在训练跳梅花桩。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黄宗明很开心在他的晚年能加入醒狮队,他觉得狮队的重新组建,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转折点,除了让他强身健体外,也让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告诉九派新闻:“村里的人改变了对他这位老年人的看法。”人一到七十岁都要凋谢了,但是他还围绕在一群年轻人身边,跟着他们并肩起舞,他认为这样的生活非常丰富和有意义。
黄升说,老会长朋友圈里的老人家,都羡慕他这个年纪,还能那么健康好动,跟着队伍到处去表演。而对于黄升和队伍而言,黄宗明是队里的定海神针,许多关于传统习俗上的事由,他们年轻一辈的经验有限,都要由黄宗明去做指导。
【3】因热爱而相聚,一个合格的“醒狮”先看人品
黄宗明很难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醒狮,唯一确定的只有这份喜爱。他年轻时曾在村里跟着醒狮队表演了两年,之后进了猪场上班,一度放弃了醒狮几十年,直到他退休。
他说,醒狮在眼前舞蹈的时候,便感觉整个人非常兴奋,醒狮赋予他的是不怕吃苦的精神和意志力,戴上狮头的那一刻,便要对得起这头狮子和那些给予期待的观众。
“一个合格的舞狮,不止在于技术,还包括他的精神。”黄宗明说,在他眼中,人要品行端正,其次才是技术过硬,这样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醒狮人。
黄升也把人的品格作为招募对队员的首要标准。队里规定,在狮队不能讲脏话,要待人有礼,为人要行得端,坐得正。
队伍里的小队员训练完正躺着休息。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小钊(化名)今年19岁,性格相较内敛,去年他穿着一双人字拖,开着摩托车找到醒狮队。起初,黄升并不看好他。村里有些人听说在这里能赚点外快,都想过来捣鼓两下,试图摸鱼,都被他否决掉了,他便想着先观察一下小钊。但没多久,他就对小钊改变看法了。
小钊每天中午就到醒狮队拿起鼓槌打鼓,套上狮头,一个人在空地上开始练习,持续了近3个月。他由衷地欣赏并认可这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年轻人,随后把他拉进队伍群,接纳他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小钊喜欢打桌球,但他觉得舞醒狮比打桌球好玩多了。在狮队的一年多里,他变得更爱讲话,“性格也活泼了起来。”黄升说,大家如果不是因为热爱,不会来到这里。
陈龙(化名)今年16岁,进队半年,他称来到队伍里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有梦想的,跟那些来随便玩玩的人不一样。”小时候,他第一次见到来村里表演的醒狮,便产生了兴趣,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戴上狮头。听说隔壁村要成立醒狮队,他跟着朋友就来报名了。进入醒狮队后,最大的不一样是“看着很神气,但自己表演起来就很不容易”。他想要成为黄飞鸿那样的人。
小吕(化名)今年19岁,在镇上的餐馆上班,每天下班之后,他会骑半小时的电动车来队伍里练习。他是队伍里唯一看《雄狮少年》这部电影哭了的人,他觉得自己真正地舞起醒狮之后,也像主角那样在发光发热。
【4】祖孙三代都是醒狮队的成员,78岁老人希望参加至“生命的尽头”
庆武堂醒狮队的成员横跨了祖孙三代,黄宗明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还有两个孙子,也是醒狮队的成员。
黄宗明一家。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黄娟(化名)是黄宗明的小女儿,今年46岁,在镇上生活和工作。2021年,正在上班的她接到二哥的电话,问她要不要也加入醒狮队,黄娟感觉有点怵,又感觉到很兴奋,她犹豫之后答应了下来。年轻的时候,她是村里女子醒狮队的一员。她的那些搭档,如今都已经生儿育女,分散四方。
醒狮对于她而言,更多是一种乡愁。
“如果当时队伍不解散,后来的很多年,我可能还会和我搭档在一块舞狮。”她说。
11岁的时候,她和村里的女性朋友一起加入醒狮队,把头发剪短,练习半年后便去参加比赛。那时平衡村的女子醒狮队很出名,出去比赛能拿到很好的名次。后来,黄娟说,武馆里有一个女生和男生谈恋爱了,双方家长发现之后,都极力反对,而其他家长也怕再出现这些事情,便让自己的孩子纷纷退队,队伍就这样被解散了,“当年那个女生和男生现在已经结婚,有孩子了。”黄娟说。
醒狮让黄娟回忆起童年那段快乐的时光,现在她的搭档也才16岁,两人正在练习磨合,想着能够一起舞一头狮子。每次跟着狮队去村里表演,听到乡亲们的掌声,她都会感觉到很荣幸。
与师弟师妹眼中敬重的老会长不一样,在黄娟眼中,黄宗明是一个可爱的老小孩,每天都跟着醒狮队开开心心地走来走去。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性格和善,从小到大都非常支持她加入醒狮队。
黄宗明对醒狮队抱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希望他们参加比赛能拿一个好成绩,去村里参加年例时,礼数要周到,表演要认真。他很开心,村里的醒狮传统能够传承下来,一代接一代。他打算一直留在醒狮队,继续这项他从年轻时候就喜欢的项目,直到生命的尽头。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黄家樑
编辑:王佳箐
微信编辑: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