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中国文化,正在被全世界欣赏

文化   2024-09-03 18:53   广东  


今年七月,“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这些古老建筑所承载的中国历史文化,再次加速走向世界。


在今天,各种形式的中国文化都在不知不觉间“乘风破浪”,无论是以汉服、礼仪为代表的传统风尚,还是如今火热的“China travel”,或是古代建筑、中华饮食……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在席卷世界各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北京中轴线风光。(图/图虫创意)


“汉服风”,吹到海外


近年来,汉服在国内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流行出街穿搭,在西安、洛阳等历史文化名城,穿汉服也成为了街头靓丽的风景。而借助于社交媒体的传播,这种“汉服热”也正在从国内席卷到海外。


在Tik Tok上,“#hanfu”(汉服)这一标签的浏览量超16亿次,“#hanfugirl”(汉服女孩)的浏览量也超过2亿次。


不少海外博主在网上发布自己穿汉服出街的视频。比如,有博主穿着汉服在大英博物馆和中国文物合照,把汉服穿到南极、穿到丝绸之路。也有博主邀请美国十大城市市长穿上汉服过春节。


穿着红色中国传统服装的可爱小女孩在假期的旅游中吃冰淇淋。(图/图虫创意)


几个月前,在德国柏林文化节的活动上,留学生和海外华人们穿着战国袍子、秦汉曲裾、宋明马面裙等服饰走上街头的画面,被柏林电视台、柏林早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今年年初,在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上,庆祝中国春节的游行中,汉服也成为亮丽的风景。


海外时尚杂志 Vogue 评价:“中国人的穿搭,已经席卷网络,成为外国人争相模仿的新潮流。”


汉服在海外平台上的销量也持续上涨,如在国内热度很高的服饰 “马面裙”,就在海外电商平台十分受欢迎,单品售价在20美元左右,部分店铺甚至销量过万。其因为经典百搭的款式,受到了不少海外人士的追捧。


在凡尔赛宫穿着马面裙的女孩,将东方之美带到国外。(图/图虫创意)


与汉服相关的社团、线上社区规模也日渐扩大。像是拥有将近1200名会员的北加州汉服社,已连续两年在费罗丽庄园举行花朝节庆祝活动。据统计,2020 年至 2022年间,全球汉服社区的数量增长了 46%,其中00后、95后的年轻人占到了70%。


人们骄傲地意识到,汉服所承载的国风之美,正在走向全球。


“China travel”爆火,

世界正在“读懂中国”


而除了汉服的“走出去”,中国也在欢迎国外友人们“走进来”。今年上半年,中国针对50多个国家的“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带来了旅游行业的新变化。


得益于中国出入境政策的优化,外国人来华旅游的人数持续增多,就此掀起了一大波“海外中国热”。“China travel”一度成为过去几个月内网络上的热搜词,相关话题热度持续飙升,在海内外视频平台都有着百万甚至千万的播放量。


外国人纷纷开始来中国“特种兵式打卡”,不少国内景点都“长满了外国人”。在视频平台上,外国人来华旅游的vlog非常热门,标题大多会配上“unexpected”(没想到)、“never imagined”(从没想过)等关键词,外国人纷纷惊呼,中国的发展和生活变化正在超出他们的想象。


外国人来中国“特种兵式打卡”中国景点。(图/图虫创意)


不少老外都自然地成为了“中国文化自来水”,对中国展开猛烈的“夸夸”:来自英国的一家五口穿越中国旅行,感慨“刷脸支付”、高铁、外卖等生活方面的便捷程度;英国博主亚当在新疆喀纳斯被强烈地震撼,高兴地大喊:“我真的在中国新疆,这不是假背景!”


美国博主Jack从北京开始,一一打卡了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在逛到钟表馆时他评价说:“这些钟表不仅仅是计时的工具,更是艺术品,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除了建筑和风景,老外们更加赞不绝口的则是中国美食。


加拿大旅行博主@JetLagWarriots就因为爱吃中国小吃“酱香饼”,在上海街头“一口爱上”,而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酱香饼仙人”;海南三亚的夜市,如今外国人含量越来越多,清补凉、虾饼和各种当地水果,吸引着外国人排队购买。


海南特色甜品清补凉。(图/图虫创意)


也有不少外国人爱上了“火锅”。来自英国的“酒仙夫妇”,在中国一路逛吃,在成都、重庆把辣子鸡、火锅、小面等川渝美食尝了个遍。在北京,他们拿着白酒跟当地的大爷聊天,大爷也拿出花生末、皮冻等小吃招待他们。


美国的另一对夫妇Sammy 和Tommy,更是在北京一次吃了六种早餐,从煎饼到小笼包、豆腐脑等等,隔天晚上又去吃了涮羊肉、驴肉火烧,最后还拿老北京酸奶“溜溜缝儿”。


北京涮羊肉。(图/图虫创意)


人们调侃说,“China travel”正在“硬控”老外。这样的旅行不仅加深了国内外的沟通,也是世界“读懂中国”、文化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美食和美酒,

用“烟火气”宴请世界


借助着China travel的推动,和中华文化出海的浪潮,中国美食在国际上的“存在感”的确越来越明显。


无论是各种菜系的中餐厅,还是麻辣烫、小笼包等小吃,“国产食物”正在东南亚、中东、欧美地区怒刷“存在感”。不少连锁奶茶店、火锅店都陆续开到了海外,且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留学生们也在国外热烈地传播中餐食谱,中餐似乎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3万亿元人民币。


留学生聚会喝啤酒配中国小吃。(图/图虫创意)


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千年的美食和美酒,正在征服全世界的味蕾。作为一种社交方式的饮食,也自然地成为中国和世界连接的重要载体。


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名片,携手金厨大董、媒体人中的金字招牌杨澜,精心打造了一场“摘金宴”,7月8日亮相于巴黎“中法文化之光”晚宴。



大董先生为晚宴提名“共摘金 宴世界”,同时设计了四道“摘金”主题的菜肴——“力鸭群雄” “鲍揽桂冠” “蚝气冲金” “牛转乾坤”,为中国文化出海助力。杨澜女士在晚宴上表示:“今晚,我们在这里致敬手作之光、艺术之光、友谊之光,这光芒也来自在座的各位,你们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与巴黎美丽的星光与灯火交相辉映。”


图片依次为“力鸭群雄”“鲍揽桂冠”“蚝气冲金”“牛转乾坤”。(滑动查看更多)

尽管每个国家的美食文化各有不同,但无论中外,人们对酒的追求却高度一致,啤酒更是作为一种世界统一的社交货币,成为了宴席上的感情催化剂。

有着121年历史的青岛啤酒这次打造的摘金宴,也推出了几款啤酒与不同菜肴搭配:

拥有百年历史的“1903系列”,以传统的配方、百年酵母搭配中式传统菜式“力鸭群雄”,让外国人一口尝尽地道中国味;

选用了珍贵酒花的“奥古特A6”,荟萃东西方酿酒之精华,搭配“鲍揽桂冠”,尽显中西文化融合的典雅;

青岛啤酒原浆“七天保质期”,以原浆的浓密醇厚,配合时令海鲜“蚝气冲金”,让口感鲜上加鲜,味觉体验加倍丰满;

时间凝练的佳酿“一世传奇”,厚重华贵,佐以珍品食材“牛转乾坤”,为宾客们带来真诚的礼遇。

青岛啤酒。

美酒配上佳肴,中华文化也浓缩在“摘金宴”的觥筹交错之中。艺术、美食、美酒交相辉映,透过特别的晚宴,青岛啤酒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广博与丰富。

“共摘金 宴世界。”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文化出海的代表,以120年金奖品质,在海外诠释了中国酒文化的内涵,继承传统,融合创新,让中国文化绽放于味蕾之间,传播于世界的舞台。


作者:仰泳鱼
校对:遇见
排版:鹿子芮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