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浩然哥城市观察的系列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和浩然哥一起成长!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这座江南名城锚定了未来15年的发展坐标。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正以“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为愿景,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定位升级:从“苏南模式”到“国家战略支点”
常州此次获批的规划,首次明确了其“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无锡、苏州共同构成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引擎,并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这一跃升不仅是对常州经济实力的认可,更凸显其在国家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经济底气:2024年常州GDP突破万亿,成为江苏第五座“万亿俱乐部”城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全国领先。
区域协同:规划提出“一主一区、一极三轴”的空间格局,推动主城区与金坛、溧阳一体化发展,并深化与南京、无锡等城市的跨界合作,打造长三角协同发展示范区。
二、生态与发展的平衡:严守底线,塑造“江湖汇秀”
常州在规划中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智慧:
资源保护:到203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6.0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346.1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925.06平方千米以内,确保发展与保护的动态平衡。
生态格局:构建“一江三湖五山五廊”的市域生态网络,恢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协同治理太湖、长荡湖等水域,打造“江湖汇秀、城河相依”的江南水乡典范。
三、创新驱动:打造“两湖”创新极,锻造新质生产力
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
三大创新核:“两湖”创新区、常州科教城、高铁新城将集聚高等级创新资源,重点培育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产业,目标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产业布局:划定六大制造业片区,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优先保障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空间需求,助力常州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
四、交通枢纽:从“节点”到“中轴”,链接长三角
常州正加速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强化其作为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地位:
航空升级:以干线机场标准扩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打造长三角公商务和航空物流中心。
铁路网络:推进淮泰常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建设,形成“四站联动”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实现与南京、上海等城市的“1小时通勤圈”。
水陆联动:提升京杭大运河航运能力,完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网,构建“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格局。
五、文化赋能:千年古城焕发“现代江南”魅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
保护与活化:构建“一带串一城,山水育群星”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修复青果巷、焦溪古镇等历史街区,传承“中吴风韵”。
文旅融合:依托中华恐龙园、大运河文化带等IP,打造“江南风、现代城”的特色文旅品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结语:一座城市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本
常州的2035年蓝图,既是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更是城市能级的全面跃升。从生态保护到产业创新,从交通枢纽到文化传承,常州正以“多规合一”的顶层设计,探索一条“安全韧性、集约高效、人文宜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未来,这座“长三角之心”将如何书写新篇章?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亩耕地的坚守、每一条铁轨的延伸,以及每一个创新项目的落地中。
#常州 #长三角 #城市规划
#区域一体化 #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