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暖心的话语,道出了对人民最深的牵挂。
心之所系,行之所至。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送祝福,总书记关心着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
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沈阳市,考察了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和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了解当地节日期间市场供应、群众生活保障和优惠惠民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情况。
一项春节考察的“特别关注”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既关乎年味的浓度,也关乎民心的稳定。
市场供应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春节考察的关注重点。
2020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云南昆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地新春购物博览会年货街,了解春节前市场供应情况。他表示,从过去物资稀缺到今天物产丰富,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连年改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有关部门要做好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市场供应充裕,质量安全可靠,让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2023年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亲切看望慰问北京新发地市场留守商户和采购年货的群众。他指出,民以食为天。“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过年过节,安全不能忘。批发市场既要在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保证质量上下功夫,也要在加强食品检测和市场管理上下功夫,让首都市民吃得放心。
小小菜篮,盛着民意,连着民心。
早在福州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把抓“菜篮子”作为一件大事。“当地叫‘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能不能吃上菜就是政治。现在我们有一些在基层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是不行的。”2023年全国两会,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始终关注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为“时时放心不下”的最好注脚。
小菜篮拎出安全感和幸福感
菜篮虽小,牵系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各地全面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等工作,“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百姓餐桌菜色越来越足,小菜篮拎出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3年,党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后,2024年一号文件再次部署从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等多渠道,努力拓展食物来源。
回望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时,多次走上田埂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走进渔村、果园看特色产业发展。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亲切交流。“我常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们14亿多人靠谁都不行。现在生活好了,也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点。”
END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刊 期:【江西国防动员】第 442 期
监 制:周小华
审 核:陈 婧
责 编:王皓锦
投稿邮箱:jxrfzhc@jiangxi.gov.cn
点个和
共同守护我们的“钢铁长城”“护民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