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高级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先做到这4点

政务   2025-01-13 16:29   黑龙江  

你是否常常为孩子的教育烦恼?
“我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孩子的行为问题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困惑,那么你并不孤单。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
这句话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深刻揭示了教育引导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而对于父母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智慧的教育选择,培养孩子的品格和能力,似乎成了每个家庭都在寻找的答案。

《人民日报》推荐的这4条家庭教育观,值得所有父母一读再读。不仅是教孩子如何做事,更是教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思考、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如果你正在为如何教育孩子而挣扎,或许这4个点,能给你带来启发和改变。

0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每个孩子的成长,从根本上来说,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引导。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家庭教育是老师的责任,或者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一切。

但事实是,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塑造,最早的影响就来自家庭。而在家庭中,父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

试想一下,每次孩子回到家里,他看到的第一眼不是书本、不是课堂,而是父母的言行举止。

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个小小的表情,都可能成为孩子未来的榜样或心灵的烙印。

你可能会问:“我能有什么影响呢?” 事实上,父母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教育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开学第一课》里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这句话深刻道出了父母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你是否准备好,家庭教育从你做父母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吃得好、住得好。这当然是最基本的责任,但家庭教育的深层次含义远不止如此。它还包括情感支持、人格培养、思维方式的引导。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仅是孩子的后盾,更是他们未来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信念和爱,影响孩子未来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能力。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花了60余年跟拍14个孩子. 从童年到老年,每隔七年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

通过记录发现,那些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都变得不相信世界、失去梦想,生活一片迷茫; 而那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长大,成年后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见识,最终都能幸福过完一生。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缺席的父母,往往最后都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阶段只有短短几年,一旦错过,再无机会重来。 千万别让一时的大意,成为终生的遗憾。

02
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经常挨打的孩子的智商平均数,比没有挨过打的孩子智商平均数低20%。 而这些,正是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之一。”
这些伤痛往往伴随一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情感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父母,教育的责任远不止于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无论是语言暴力还是身体暴力,都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走向心理的迷失和行为的偏差。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发火、情绪失控时,孩子正在悄悄地学习如何表达愤怒和处理冲突。这是一个危险的循环。

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不仅是保护孩子的身体安全,更是保护他们的心灵和未来。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是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管理情绪和如何解决问题的地方。

只有在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真正理解“爱”与“关心”的真正意义。 永远记得,家庭教育的底线,就是从拒绝暴力开始。

03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心理学家李玫瑰曾提到:“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父母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是家长的延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喜好和界限。

很多时候,父母无意中可能通过过度干预、强迫行为或不当的言辞,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例如,一些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能会过于严厉,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能力和人格,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发展。父母的打压和否定,只会让孩子的世界慢慢崩塌。

我们不能只把孩子当做需要“塑造”的对象,更要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与权利。

通过与孩子平等对话、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父母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也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尊重中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要知道,孩子的世界很小,父母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04
给与
孩子选择的权利

诗人纪伯伦有首诗发人深省: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不仅仅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决定,更是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当孩子能够参与决策过程时,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比如,从选择课外活动到决定日常穿着,从选择食物到表达对家庭规则的意见,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决定,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如何操作?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受选择的权利:

  • 在生活中提供多个选择项,而不是强加一个决定;
  • 在家庭会议中征求孩子的意见,特别是关于家庭安排和重要事项的决定;
  • 鼓励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成长的过程。

趁着孩子还小,一起学习这4个家庭教育观,尽力做好为人父母的责任。
教育路上不偷懒,遗憾就会少一些。
把孩子教育好,就是作为父母后半生最好的投资。你觉得是吗?



欢迎关注《悠妈在读》
每日精选后的好文推荐给你
言传身教智慧 胜于空谈 父母的教育觉醒
作者悠妈在读,陪你一起育己又育儿


你若有启发,为悠妈在读点赞+在看+分享


兰西县妇联
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营造妇女儿童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