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绵阳召开“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2025年推进大会”,同时明确,接下来三年内绵阳“新春第一会”都将锁定该主题。
会议指出,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是绵阳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把握的重大发展机遇、必须坚持的总牵引总抓手。会议就《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进行解读,并印发了2025年重大项目、重大任务、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四张清单”。
●《行动方案》和“四张清单”的定位是什么?
●有哪些亮点?
●下一步,我市将如何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和“四张清单”并推动加快落地见效?
2月6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静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行动方案》是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而‘四张清单’是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落实的年度重点工作。”
李静介绍,《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总体要求、目标,提出了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消费副中心、金融副中心、教育医疗副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立起了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四梁八柱”。
同时,提出了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具体路径,就是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消费提质扩容行动、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基础设施攻坚行动、改革开放深化行动、发展环境提升行动八大行动,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步提出的2025年度重大项目、重大任务、重大平台和重大政策“四张清单”则将动态更新,分年度制定、实施并评估成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未来三年,绵阳如何干?
李静表示,市发改委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行动方案》和“四张清单”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方面——
2024年,我市GDP实现4344亿元、同比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为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了绵阳力量。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综合经济实力等目标,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大“开门红”激励措施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兑现落实,力争2025年GDP增长6.8%以上,为经济总量站上新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在大力提高投资效益方面——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9%、17.6%,交通投资连续9年超百亿元,水利投资超60亿元,335个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计划27.8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紧紧围绕“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抓项目,用好项目谋划专班,保持全市6000亿元项目滚动储备规模,动态调度更新“三库一表”储备项目,定期发布《投资项目机会清单》;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协调调度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形成重大项目年度任务分解清单、推进滞后清单,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在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方面——
2024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的通知》,我市作为主要承载地的全省重点产业链一共有5条,是除成都以外布局最多的地区,同时,作为协同发展地的有8条、支持发展产业有2条。为深化落实省上部署,我市先后制定了《绵阳市承接全省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工作体系建设方案》《绵阳市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形成以“链长+副链长+牵头单位+主要承载地”为架构的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发布了低空经济20条政策。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的要求,统筹推进“5+8+2”重点产业链编制用好产业图谱,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链属企业,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和重点项目;坚持每月盘点、按季调度、定期评价,助推重点产业链做大规模、集群成势。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
近年来,绵阳以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为载体,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推动强县活镇兴村一体发展,涪城区连续7个季度排名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第1位,江油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上升4位,成功入选镇域经济全国500强的乡镇6个、西部100强12个。
下一步,我市将落实落细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重要部署,积极推动以绵阳为策源地的涪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行动,深化激励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改革,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