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大
太多的真相与假象
掩盖了历史的本相
何不暂时抛却纷繁的言说
来一睹历史的原貌呢
于是
就有了这篇图文
1876、77年,左宗棠领兵击溃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国,结束了新疆地区的同治回乱。然而,大清帝国的好景并不长久。照片由Erazmovich摄于1875年。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10月24日,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侵入中国,袁世凯唯恐奉天危急,借口筹粮,逃跑到新民厅。图为高家窑南丘上,成堆战死的尸体。
1895年2月22日,威海卫港西北岸黄土崖炮台的二门大炮。日军攻陷威海卫城后,对刘公岛的北洋水师进行水陆夹攻。
1895年5月6日,原隶属北洋舰队的“镇远号”,当时有东亚第一坚舰之称,被日军掳获后,运往大连旅顺进行整修。
1896年6月,李鸿章出访德国期间,到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拜访俾斯麦,向其请教强国之道。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继续他在甲午战败后的环球访问。
1896年9月5日至9月13日,李鸿章到达加拿大考察。图为清政府驻外官员,在温哥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码头等待李鸿章到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保护各国使馆、教堂及洋人之名,可以肆无忌惮地处决义和团拳匪。
从“蕞尔小国”而来的日军参加八国联军,成为侵华列强之一,共同斩杀义和团。
1900年9月,清廷将一切战乱都归罪义和团,开始清剿各地残余的义和团。清廷从最初鼓励义和团打击洋人,到最后强势镇压,图中遭逮捕的义和团拳民的神情颇为玩味。
1900年6月23日,英国《Black and White》关于中国皇室的报道,标题为《中国的危机:光绪,现在中国的皇帝,只是个孩子》。图中骑在马背上的是光绪皇帝。
1900年9月1日,英国《Black and White》关于庚子事变的图文报道,标题为《李鸿章最近的一张肖像》。
1900年6月23日,英国《Black and White》关于中国皇室的报道,图中是醇亲王,也即道光帝的儿子。
1904年,嚣张跋扈爱新觉罗‧溥伦,率清政府代表团,出席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1904年8月,日俄战争爆发,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日军第三军炮轰旅顺市,被炸的民宅冒出熊熊浓烟。
1905年,日俄战争中营口的中国巡捕,仅能负责维持地方秩序,装备与军容“仿佛仍停留在中古世纪”。
1905年1月5日,第三军司令乃木希典(二排左二)接受沙俄旅顺要塞司令斯特塞尔(二排右二)的投降,正式结束历经五个月的旅顺战役。
1905年,德国军队在天津市郊列队行进。天津是当时列强军队驻中国总部,演习频繁如入无人之境。
1905年,天津近郊的中国百姓。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他们能够承受吗?
1910年,大清皇家禁卫军首领访问奥匈帝国。前排右一是良弼,左四是载涛,时任陆军大臣,年仅21岁。大清看似前程似锦,然而,历史的主角还未正式登场。
清末时期,孙中山先生与其三位畅谈革命的友人,被满清政府称为“四大寇”。前排左起为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尤烈,后立者为关景良,五人摄于香港华人西医书院。
孙中山先生17岁时英挺的照片
1900年,孙中山先生与日本友人在东京合影,他已经开始着手革命。左起︰末永节、内田良平、宫崎寅藏、小山雄太郎、清藤幸七郎、孙中山。
1904年,孙中山先生被美国旧金山移民局拘留时的档案照。
1907年,险诈圆滑的袁世凯卸职返乡,正在畅享闲云野鹤。左边是袁世凯,右边是其兄长袁世廉。
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在黄花岗起义,孙中山先生评价:“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图为1930年代,国民政府重修黄花岗坟园。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汉口的革命军使用三英寸火炮,在艰困的环境中与南下的北洋军作战。
革命军的火力并非胜过北洋军,然而天命所归,革命终获成功。
1911年11月,北洋军占领汉口、汉阳,第一军总统冯国璋火烧汉口,历时3天3夜,一座老城沦为废墟,今人谬赞:“没有北洋军,辛亥革命不会成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身穿军装摄于南京。试问:一个“无尺寸之功”的人,怎么可能如此众人推戴呢?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先生率领南京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至南京明孝陵谒祭明太祖,念及“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
1913年2月22日,前清隆裕太后病逝,终年46岁。前朝走卒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3天、文武官员穿孝服27天。图中坐者为隆裕,时间不详。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北洋系刺杀,袁世凯指使北京总监察厅长罗文干,发动北方报纸全面嫁祸黄兴、陈其美。
1914年3月,孙中山先生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妇合照,此时距“二次革命”失败已逾半年。两个月后,临时约法遭到罢废,袁世凯新时代开启。
191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拍摄的肖像照,由著名影师荻屋坚藏所制。尽管中华革命党戮力讨袁,但袁世凯的“国体投票”还是全票通过了。
1915年,民贼袁世凯公然筹备帝制,12月12日,竟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图为御用文人杨度,这位鼓噪帝制最力之人最终跻身某个具有“先进性”的组织。
梁启超,清末时曾经为进入体制而大倡君宪,民国肇造后拥护袁氏,终因目睹独夫之倒行逆施,愤然撰文痛批帝制派。
蔡锷,人称“护国大将军”,赴日本与孙中山先生联络反袁,亲自带病讨伐窃国大盗。而今国人吊古伤今,常慨叹曰:“世间已无蔡松坡”。
1917年7月,张勋率兵入京、复辟清朝,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后来的段祺瑞政府废除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坚持护法。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对“辫军复辟等案人犯”一律特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洋政府对蔡元培痛恨有加。一次会议当中,傅增湘曾为蔡先生辩解,钱能训怒曰:“汝谓蔡鹤卿校长地位不能动摇,假如蔡死则何如?”
1919年6月3日,北洋政府出动北京军警逮捕在街头宣传、示威的学生,引起社会各阶层不满,图为月间参加游行的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学生。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孙中山先生幸登永丰舰避难,次年8月14日,孙中山先生重登永丰舰,与海军官兵合影留念。
1923年10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欢迎基督教团体全国青年联合会,并发表演说《国民要以人格救国》,期间与北美基督教青年会东亚巡回干事的舍伍德·艾迪(Sherwood Eddy)在广州大元帅府合影。
1924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大元帅府办公室书写《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向黄埔一期500多名师生发表一个多小时的演说。
当天开学典礼结束后,孙中山先生与苏联顾问鲍罗廷等人一同步出校门。
当天开学典礼结束后,孙中山先生与校长蒋中正合影(有争议)
晚年的孙中山先生,拍摄日期不详。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逝世,享年59岁,临终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4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图为祭堂外的挽联。
1926年6月28日,几位军阀头子碰面,前排左者为东北奉系张作霖,中者为山东军阀张宗昌,右者为华中直系吴佩孚,张学良位于吴后。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就职,同时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典礼,揭示北伐宗旨。
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标准照
就职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中正
1929年3月,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蒋中正在南京汤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中正与张学良连袂出席在上海举行的陆空联合阅兵。
1937年,为发动淞沪会战,全副德式装备的中央教导师接受校阅,准备奔赴前线与日军精锐部队作战。
一名装备了德械的国军战士
1937年10月,日军陷北平、天津之后,续入忻口、娘子关,再沿同浦铁路和正太铁路夹攻山西省会太原。图为国军赴前线作战,太原市民前来车站送行。
同月,两名国军士兵在太原外围据点以机枪向日机射击。太原会战延续至11月初,北方的秋天萧瑟,但中国军民抗战意志高昂。
1938年1月15日,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报导南京保卫战所用的封面。城墙上遍布弹痕,城门也被炸出一个洞,阵亡的中国军人和中华门上“誓复国仇”的标语出现在一起,显得格外壮烈。
1939年10月,台湾正处于日据之下,台湾少年来到浙江金华进行操练,组成“台湾少年团”,令人刮目相看。
1939年12月,国军在昆仑关战役中获胜,正在展示缴获的日军军旗。
1941、42年间的飞虎队成员,都带有“血幅”(Blood chit)绸布,上书:“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凭它能在迷路、迫降、跳伞等情况下得到中国军民的帮助。
1943年11月25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议,期间在开罗的米纳饭店外合影。
蒋中正在四川铜梁对青年军201师训话,重申抗战到底之决心。1943年12月20日起,全国知青为响应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分批进入军营。
1944年,拍摄于贵州省贵阳附近的“远征军娃娃兵”,也可能是被军队收容的难童。
1945年,士兵在给汽车挂上美国和中国国旗,标明自己属于滇缅公路的供应车队。
1945年8月21日,萧毅肃将军下令日军代表今井武夫投降,图为芷江受降现场。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密苏里舰向同盟国投降签字,次日重庆举行大规模的胜利游行,共有四万多人参加,热闹非凡。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国军部队初抵台湾,受到台北女学生的热情欢迎。
1945年8月24日,蒋中正在主席官邸签署《联合国宣言》的批准书,标志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一员、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