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图谱》读懂一个民族不朽的风骨

乐活   2025-01-10 11:43   贵州  

文创

生活




山川辽阔,星海苍茫,五千年沧桑风雨,在浩如烟海的文字里,沉淀成诗。如果要从一套典籍里,去追寻中华文明的缘起,由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张政烺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图谱》,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2卷17册,180余万字,9654张插图,这是从申报立项到最终出版经历了近60年的“纸上纪录片”。



它也是国内第一部将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成果相结合,以文物考辨历史、以历史注解和丰富文物内涵的史学力作。


“这是一套历史书,也是一套有历史的书。”从1958年立项,可以说,《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的出版了却了一个迟迟未完成的心愿,这个心愿不止是已故张政烺先生的心愿,更是曾经参与过这套丛书具体工作的三代人的心愿。“1960年到1964年,张政烺先生带队赴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苏、上海、山东、安徽、广东、东三省收集、拍摄文物图片。张先生早年就酷爱照相,对拍摄、冲印及照相器材使用都很内行。主持‘图谱组’的工作后,又钻研文物拍照技术。他对收集文物图片十分谨严,一丝不苟,从开出目录,拍照时每件文物的形态、拍照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图片逐一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然而,受到后来时代环境的影响,项目一度陷入停顿,后又于20世纪90年代被迫“下马”。



到了新世纪,张政烺先生病重,《中国古代历史图谱》却还未出版,他曾在一篇文章中痛心地说:“1958年我开始从事主编《中国历史图集》(《中国古代历史图谱》原名)的工作。我倾注全力,想编成这部物质文化史,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断断续续,虽降格以求,也终须放弃。不能以此对学术界做一份贡献,是此生一大遗憾!”



“我心里很难过,我就想自己能不能做点事,”本世纪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王曾瑜,主动提出要“复活”《中国古代历史图谱》项目。他的学生关树东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工作,在关树东的协助下,王曾瑜于2004年前后重组了一个以历史所科研人员为主的新编写班子,让《中国古代历史图谱》项目再度“上马”。


但在今天出版的《中国古代历史图谱》中看不到“王曾瑜”的署名,这是因为他曾宣布八个字:一不挂名,二不沾利。他强烈要求出版社不给他署名。



副社长李声笑,亲自负责其中《宋代卷》的具体编校工作,甚至遇到文献的标注上出现了序号混乱的问题时,直接赶赴作者梁建国老师所在高校,到校时已经是晚上,两人直接在校内教师休息室摊开稿件,逐页排除问题,修改稿件。


因为不少参与编撰的作者年事已高,不会用电脑。“编辑直接去作者家中,帮忙整理和扫描图片,因为扫描的图片数量太多,直接扫坏了一台扫描机,”负责《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的一名责任编辑回忆道,“有一天,我翻了翻我来往长沙北京的车票发现,2015年,我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北京,就在作者家附近的房子住着,协助组稿。”



最让他感动的是,时年76岁高龄的明清史专家栾成显先生一人担任四册的写作任务,成为了整个项目团队中一人独立承担最多卷册的作者。


2015年中旬,由于糖尿病病情加重,栾成显先生的工作受到了较大影响,编辑眼里着急,心里难过。“栾先生眼看着离交稿日期慢慢接近,多次打电话表达心内的不安。最终,我们和栾先生商议,采取特殊办法——编辑入驻他家中与他一起工作,配图部分现场问题现场解决,文字部分采用他念编辑打字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冲刺。”


最初的工作安排是每天早上9点开始工作,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5点结束。“在这样执行了一天之后,栾先生觉得太慢,决定每天晚上9点再结束工作。”经历了15天的高强度工作,完成《明代卷》与《清代卷》上下册共四册的组稿,整理文字近90万,图片2934张。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朝代为顺序,围绕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军事、教育、科技、文化、风俗、宗教、少数民族、中外关系等,用文物阐述我国历史的、卷数最多的鸿篇巨帙。业内专家评说,“它更像一部纸上的纪录片,随手一翻,便是五千年。”。



《中国古代历史图谱》全套12卷17册高清源文件详情见下文

贵福文创 II 文创生活家
1.解锁行业精髓尽在50多万专业PPT 2.文化生活每日讲座天天在线看 3.博古通今高清方志全国完整版 4.讲座经典视频回放5000000+ 5.课件教案、论文图书、办公文档、音频视频、图片图表 、考公考研 6.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专题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