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免费订阅!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实在不值得。
当你遇到讨厌的人,要做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学会不生气。
最有力的回击,不是激烈争吵,不是冲动报复,而是默念这三句话。
不理不怒,不纠缠
电视剧《天道》中,有一位高人丁元英。
他洞悉世事,特立独行,既不为外界所扰,也不被情绪左右。
有一次,丁元英去小摊吃早餐。
点餐的时候,就把钱付了。
然而,当他吃完准备离开时,老板娘却突然叫住他,指责他吃东西没有给钱。
面对这样的冤枉,一般人肯定要据理力争。
但丁元英的反应却与众不同。
在短暂的错愕之后,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再次从口袋中掏出钱款,默默地交给了老板娘。
丁元英的行为,绝非怯懦与妥协,而是蕴含着大智慧。他心里明白,人的精力有限,得花在更有意义的事上。毫无意义的争论,根本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果,纯粹是在浪费宝贵时间。
还有一回,丁元英和芮小丹去广场游玩。芮小丹瞧见广场上有人跳舞,一下子来了兴致,兴高采烈地跑过去加入。丁元英呢,就在一旁找了把椅子坐下,静静欣赏芮小丹跳舞。
可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妇女径直走过来,一屁股坐下,动作十分粗暴,直接把丁元英给挤开了。芮小丹发现后,走过来,笑着问丁元英:“这么容易就被人挤走啦?” 面对芮小丹的询问,丁元英只是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没有过多解释。
实际上,丁元英选择忍让,并非是被对方打败,而是他心里清楚,跟糊涂无知的人无需多费口舌。俗话说,狭路相逢,命贵者先让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跟那些烂人烂事纠缠不休,而是会以超脱的心态,放自己一马。
不忍不让,不好惹
老话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毫无底线地一味忍耐,就像是给坏人递刀子,只会让他们更加嚣张;没有锋芒的善良,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傻气可欺。
很多时候,哪怕你事事都往后退,对人对事都避得远远的,可该来的欺负还是躲不掉。
要明白,这世界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人敢招惹你、拿捏你,甚至欺负你,可不是因为你哪里做错了,也不是你不够好。
纯粹是因为你表现得软弱,让他们觉得,欺负你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对于那些信奉丛林法则的人而言,欺软怕硬就是他们骨子里的本性。你越善良,越能忍,他们就越把你当成“软柿子”,越想变本加厉、肆意妄为。
相反,那些敢于强硬表态、敢拍桌子的人,反倒能让人敬畏,没人敢轻易招惹。
北大怀沙老师的女儿上一年级时,有天突然说不想上学了。怀沙老师感觉事有蹊跷,一问才晓得,原来班上有个叫大美的女孩,常带着两个小伙伴欺负女儿。
不是开过分的玩笑,就是排队插队挤她,还随意扔她的东西。由于这种霸凌程度较轻,没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不管是告诉老师,还是找对方家长,都不太合适。
于是,怀沙老师教女儿怎么警告和反击霸凌者。首先,教女儿口头警告大美:“你要是再欺负我,我就会让你在全班同学面前下不来台。” 其次,设计反击行动。
他告诉女儿,要是大美下次再欺负她,就直接把每天带的豆浆浇到大美头上。
这办法听着有点“狠”,但怀沙老师不是想让女儿伤人,而是要让她学会设定界限,让别人明白欺负她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后,女儿成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再也没被这样欺负过。
善良需有度,忍让应有尺。
面对他人的欺负和伤害,既不要盲目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也不要任人宰割,不敢声张。
一旦有人越过你的底线,必须全力反击,露出你狼一般的牙齿。
必须让对方明白,欺负你、侮辱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让恶人心生畏惧,不敢肆意妄为,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做个不好惹的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不堕不怨,不复辙
作家常书欣,因代表作《余罪》声名大噪,该书销量超百万册。在《余罪》里,他塑造的主人公极为聪慧,接连侦破重大案件。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擅长刻画高智商角色的作家,竟在生活中多次上当受骗。
第一次,是在火车站。常书欣随手买了瓶可口可乐,喝着感觉味道不对,仔细一看,瓶子上写的竟是“可日可乐”。第二次,是装修房子的时候。
他把装修事宜全权交给一家装修公司,结果公司卷钱跑了。第三次,更是让他心里拔凉。
有个自称是他粉丝的人,编造悲惨身世,骗取了他的同情与信任,最终骗走他一笔钱。这些被骗遭遇,让常书欣又气又失望,但他没一直沉浸在消极情绪里。他反倒决定将这些经历写成一部有警示意义的作品。
为此,他花了六个月查阅资料,走访十多位资深警务人员,深入探究“骗术”在江湖中的传承与演变。最终,结合自身经历,完成小说《反骗案中案》。
这本书一出版就收获如潮好评,豆瓣评分高达8.0分。经此之后,常书欣也变得更加警觉,没再掉进类似陷阱。
王阳明曾言: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正是痛苦的经历,让我们领悟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面。
正是失败的教训,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和成长的价值。
不要沉溺过去,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让挫折成为前行的绊脚石。
学会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学会在跌倒后再次站起。
堕入黑暗者,会找到更大的光明。
凡是经历,皆有其意义;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有这样一段话,说得特别在理:“别跟小人斤斤计较,因为他们本就困于自己的狭隘,难以越过心中的坎;别跟社会对着干,不然吃亏的只会是自己;更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相信,一切难题终将成为过去。” 当有人对你恶语中伤、肆意欺负、公然侮辱、无情嘲笑,或是对你轻视、贬低、厌恶甚至欺骗,千万别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人这般对待你,并不能说明你就该承受这些,恰恰相反,这暴露了他们内心的狭隘与缺陷。
而面对这些情况,你如何反应,才真正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对自己不善,不是选择原谅,而是认识到:这个人在允许别人以同样不善的方式对待他。”
一个人的恶意,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刺向了别人,更是刺向了他自己。
这样的人,会在生命中不自觉地吸引更多的矛盾、冲突和争端,不断树敌,消耗福报,无形中预告了他的坎坷和不幸。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为外界的风浪所动。
面对愚昧、误解和挑衅,不理不怒,不纠缠;
面对轻视、欺辱和伤害,不忍不让,不好惹;
面对欺骗、背叛和陷阱,不堕不怨,不复辙。
守一颗本心,做人间清醒。用我们的定力和智慧,去应对世间的复杂与纷争,活出自己的精彩。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