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大元帅当中,聂荣臻是最后一个逝世的,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就与邓小平、叶剑英等开国元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关系始终保持如初。
1986年,在中共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主动提出了辞去军委主席的要求,聂荣臻元帅却极力阻止,他坚定的说道:“小平同志还不能全退”,就这样,邓小平暂时留在了军委主席的岗位上。
邓小平与聂荣臻结下了长达72年的革命友谊,两个人在法国相识,此后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坚定的支持着对方。
相识于法国
聂荣臻出身于四川,和邓小平是同乡。少年时期的聂荣臻阅读了大量关于共产主义的报刊,他的心中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聂荣臻参与到了家乡的爱国斗争之中。在这次斗争中,聂荣臻差点被军警逮捕。为此,聂荣臻决定出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法国。
一年后的一天,有一艘法国游轮停靠在了法国的南部港口马赛,船上的84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缓缓走下了船舷,他们开始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在这众多人中有一名年仅16岁的青年名叫邓希贤,他就是后来的邓小平。
聂荣臻也参与到了欢迎他们的人群之中,从此,这两位四川老乡便结下了长达70多年的革命友谊。
很快,这批满怀希望的留学生就被浇了一碰冷水,当时的西方国家刚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遭遇了大萧条,由于政府采取的不当措施,导致了物价严重上涨,工人失业,社会上也不再为外国人提供工作机会。
这批留学生失去了工作,他们面临的不止是饥饿,还有死亡。在蔡和森、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他们积极地进行斗争。
1922年6月,周恩来、蔡和森等人组织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聂荣臻、邓小平等胸怀革命理想的进步学生纷纷加入了进来,两个人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起共事,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他们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厚。
两个人白天工作,晚上参加宣传共产主义的活动,邓小平主要负责《少年》机关报的印刷工作,而聂荣臻则负责共青团的建设工作,两个人分工不同,但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都会向对方请教,彼此一起成长。
1924年,党组织决定派遣他们前往苏联,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一年后,他们回到了中国,开始投身于中国的革命运动之中。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因此破裂,聂荣臻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两个人虽然身处不同地方,但是他们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都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聂荣臻:救人要紧
1931年,两位分别多年的好友重新聚在一起,他们来到了中央苏区工作。聂荣臻担任了红一军团的政治委员,邓小平担任了红一军团的宣传部长,两个人接触的时间长了,友谊也越来越深厚。
1934年,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指挥上的失误,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过长时间的行军,红军的实力大大受损,如果照此下去,这支革命队伍很有可能就被敌人消灭。
在这关键时刻,聂荣臻从缴获的物资中,看到了一张国民党的报纸,他得知在陕北地区还有刘志丹领导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聂荣臻着急的把这份报纸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上,党中央这才做出了前往陕北的决定。
长征结束后,党中央决定派邓小平和聂荣臻率领部队进行东征,进一步扩大红军的影响力。他们与军阀阎锡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他们在扩大红军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聂荣臻与邓小平不仅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在生活中两个人也互相关怀,甚至聂荣臻还救过邓小平的命。
1936年的冬天,红军刚结束长征不久,就遭遇了延安寒冷的气候,加上邓小平长时间的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伤寒病,直接晕了过去,身体变得十分的虚弱。
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没有什么药物能够为邓小平治疗。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物资十分匮乏,没有什么什么东西能够给邓小平补充营养。在这样的情况下,邓小平的病情进一步地恶化了下去。
周围的人非常担心邓小平的身体,可是干着急也没有什么办法。聂荣臻千辛万苦找到了一些草药,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他望着躺在床上的邓小平,几度流出了眼泪。
此时,一贯主张结成统一战线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来到了前线进行视察,他出于友谊上的慰问,就给红军战士送来两卡车的物资,包括灌装牛奶、饼干等。
聂荣臻得知这个消息,马上让人扣留了这些物资,把车上牛奶、罐头等一些有营养的物品都留了下来。聂荣臻的做法违反了党的组织纪律,遭到了周围人的阻拦,聂荣臻并没有理会他们,只是瞪着眼睛说道:“救人要紧。”
随后,聂荣臻把这些物资都送到了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喝了牛奶后,身体慢慢的康复了过来,战胜了风寒病。
后来,聂荣臻因为此事主动向上级写了检查,请求组织对自己进行处罚。毛主席得知后,不但没有处罚聂荣臻,反而和周围的人说道:“在艰苦的革命历程中,战士们的性命最为宝贵,聂荣臻在没有得到请示的情况下,直接挪用部队的物资,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救小平同志的性命,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这次的事情让邓小平十分感动,同时也加深了两个人的友谊。
共同为国作战
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变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129师。聂荣臻担任了115师的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而邓小平则担任了129师的政委。
两个人暂时分开了,各自奔向了不同的战场,战场上的他们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0年,中央军委做出决定,晋察冀军区分成两部,开赴晋东南战场。聂荣臻亲自率领一支部队,穿过了正太线,来到了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王家峪。
在八路军总部,聂荣臻见到了许久未见的邓小平。这段时间,两个人吃住在一起,经常促膝长谈,渡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
同年4月,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经过商议,决定对日军的交通要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击,即所谓的“百团大战。”
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打响,邓小平和聂荣臻相互配合,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在这场战役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八路军战士在矿区的工地上发现了两个小姑娘,战士们就把他们带回了晋察冀边区,回去之后却发现她们竟然是日本人,战士们纷纷气愤不已。
负责军事工作的聂荣臻并没有为难他她们,他认为日本帝国主义才是真正的敌人,两个小女孩什么都不懂,她们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聂荣臻不仅给两个小女孩提供了饮食,还写了一封信,把她们安全地送回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40年后,这对姐妹还专程来到中国,报答聂荣臻元帅的救命之恩,这件事情成为了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1945年4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聂荣臻和邓小平参与了此次会议,并且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邓小平、聂荣臻等高级将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挥下,屡战屡胜,最终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
彼此互相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留在了总参谋部工作,他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2年,党中央做出决定,把邓小平调往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在组织的安排下,他搬进了中南海,正好住在了聂荣臻的旁边。两个亲如兄弟的革命战友,他们住在一起之后,往来也更加的频繁。
聂荣臻身兼数职,工作十分劳累。有一天,他不小心在办公室摔倒,经过检查后,医生说是患上了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等,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休养,不能过度劳累了。他被迫离职进行休养,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邓小平经常前去看望他。
1956年10月,聂荣臻的身体逐步恢复了过来,邓小平来到了聂荣臻的家中,想针对聂荣臻的工作征求他的意见。邓小平为聂荣臻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主管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第二是主持北京市的日常工作,第三则是主管军工生产的工作。
聂荣臻经过慎重考虑,表示自己愿意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工作做一些贡献,邓小平把他的意见反馈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一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聂荣臻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从此,聂荣臻开始了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奠基的征程,他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工作倾尽了大量的精力,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革命战友的邓小平,对聂荣臻的工作表示了强烈的支持。凡是聂荣臻的报告,需要中央作出批示的,邓小平基本都会同意。
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空史上的新纪元,1958年,毛主席在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这一重任再次落在了聂荣臻的肩上。
聂荣臻片刻不敢耽误,就在会议结束后,他就组织张劲夫、钱学森等科学家拟制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的初步规划。为了尽快落实卫星研制的任务,聂荣臻经过多方协调,组建了上海设计院,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来双重领导。
对于中国卫星发展的情况,邓小平也在持续地关注。他根据中国当前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的现状,在考虑着一个更加可行的计划。
不久,邓小平做出指示,希望能够调整空间研究任务。聂荣臻对此非常重视,他马上组织专家进行研究,逐步确定了从研究小型液体火箭起步,再逐步研制人造卫星的方针。
1960年2月,新中国的第一枚M型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它为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射奠定了基础,众人都非常佩服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20世纪60 年代开始,中国进入了一段特殊时期,聂荣臻元帅受到了波及,但是他在自身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在坚定的支持邓小平。面对别人对邓小平的批判,聂荣臻坚定的说道:“邓小平同志我非常熟悉,你们这样指责他,我不同意。”
1975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处境艰难,聂荣臻在多次谈话中都强调要服从邓小平的指挥。
当时军委的副总长曾经是聂荣臻的部下,可是他却对向邓小平汇报工作却比较担忧,聂荣臻严肃的批评了他:“小平同志现在还兼任的参谋总长,中央还没有免去他的职务,你为什么不向他汇报工作啊。”
聂荣臻:小平同志不能全退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后,党和国家开始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聂荣臻专门前去邓小平的住所进行探望,两个人聊了很长时间。
1977年,在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同志的呼吁下,党中央正式做出决定,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一年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路线,进一步为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聂荣臻始终在支持邓小平的各项工作,维护着这位老战友所做出的的正确决策,使得邓小平所做出的决策能够在各个领域顺利的推行。
1986年,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设想,他在中央内部提出了所干部都退下来的建议。聂荣臻积极支持邓小平所做出的决议,他在中共中央办公室送来的文件中带头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7月30号,王震将军来到了聂荣臻元帅的住所,聂荣臻元帅热情地接待了他。王震将军开门见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王震将军是为了十三大的人事安排来的,他作为人事安排小组的成员特地来征询聂荣臻元帅的意见,他提到了邓小平同志想要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事情。王震说道:“老帅,你拿个意见吧,我去上报中央。”
这个问题十分重大,聂荣臻元帅经过考虑后,缓缓的说道:“我认为现在是过渡期,局面并不稳定,小平同志不能全退,他可以不参加常委会议。但是他是军委主席,万一退下来,出现了事情怎么号令全军?只有小平同志才能够镇得住,他在,军队就不会发生动乱。所以小平同志还不能全退。”
王震将军点了点头,两个人简单地交谈了一阵后,王震将军就离开了聂荣臻元帅的住所。
王震将军走后,聂荣臻特意让秘书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担任军委主席的必要性,他把这封报告让人转交给了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看了聂荣臻所做的报告后,止不住地称赞道:“这个聂老总,考虑得真周到。”
1987年,聂荣臻因为身体原因从现有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可是他每天都都坚持阅读报纸、观看新闻,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途中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聂荣臻读了邓小平的讲话后,不断的赞叹道:“我们如果按照邓小平的思想搞下去,那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1992年,为了党和国家奋斗了一生的聂荣臻元帅走向了人生的终点,在弥留之际,他让家人记录下了自己的遗言。
他的遗言中反复的赞叹了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他坚信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一定能使国家早日富强起来。
邓小平得知聂荣臻元帅的遗言后,眼眶早已湿润了,他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
聂荣臻元帅的临终遗言,不仅体现了邓小平的信赖和支持,更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心声,他在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