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觉醒年代》有感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 谢涤非
列宁曾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觉醒年代》就是这样一本蕴含巨大精神力量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座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精神桥梁,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无数革命先驱的热血和激情,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在读完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触动很大。
《觉醒年代》回溯了一百年前的中国社会,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画面、立体的人物塑造,塑造了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为灾难深重的中国寻找出路而艰辛探索的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这一群体在思想、文化和现实斗争中的不懈奋斗和勇于牺牲,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向阳而生,不惧黑暗。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寻觅救亡图存的道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犹如黑夜中的火炬手,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封建礼教、旧的思想道德发起猛烈攻击,吹响了思想启蒙的号角。《新青年》所刊登的《敬告青年》《狂人日记》《药》等文章,以笔为刃,刺痛麻木不仁的社会,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影响至深。
书中有一处情节令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在北大学堂新旧文化阵营思想交锋,进行激烈辩论的场景,学者们在课堂上、在演讲中各抒己见,为国家的前途命运争得面红耳赤。但是无论是哪一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不懈努力。
在对各种救国道路的不断探索中,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工人、深入学生、深入群众,团结各阶层人民,积极传播马克思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伟大的政党也即将诞生。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觉醒年代仅仅相隔百余年,综合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落后贫穷的旧中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代化中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却始终未变,为民的初心始终不变,身为民主党派成员、政协的一份子,不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无私奋斗精神,发扬钉钉子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积极参政履职,做到建言建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做人民群众代言人,将不同群体的声音汇总成一份份有价值的提案和建议,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解民之所忧,以觉醒之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