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西藏·格桑花开】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报道山南基层党建工作作品展播⑤

政务   2024-12-23 22:00   西藏  

点击上方蓝字“山南组工”关注我们

编者按


今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网信办联合开展了“寻觅西藏·格桑花开”网络主题活动,组织新华网、中新网、中国西藏网、西藏日报、中国西藏新闻网、快搜西藏网等媒体的记者(编辑),深入山南基层党组织开展实地采访,推出了一大批原创作品,生动讲述了山南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和山南“六个走在全区前列”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典型故事,有力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奋进热情。

为进一步宣传典型做法,山南市委组织部收集了相关宣传报道作品,集中在“山南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播,欢迎关注。

今天,展播的作品是西藏山南:高原牧场孕育乡村经济“新希望”》、扎西松多村:“牧业托管”举措多,增收致富有门路》、《扎西松多村高质量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曲”》、《措美县:“牧业托管”引领乡村致富新模式》。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西藏网报道)西藏山南:高原牧场孕育乡村经济“新希望”


高原九月,草甸渐黄。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古堆乡扎西松多村的牧场上却一片生机。绵羊成群结队、奔腾出圈,如一条白色哈达在这片土地上流动着。对扎西松多村的村民来说,这条“白色哈达”就是他们的致富密码。(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边子捷) 扎西松多村“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现有三处放牧点,图为其中一处。 摄影:乔珂岚
据悉,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和养殖技术优势下,扎西松多村先后于2019年和2020年成立了“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增收新希望。2023年,村集体经济共创收149余万元,产业带动  就业9名固定放牧人员,均为脱贫户,年人均增收4.05万元。2024年扎西松多村共计存栏绵羊4256只,图为存栏绵羊。摄影:边子捷
图为存栏绵羊。摄影:边子捷
图为存栏绵羊出圈吃草。摄影:边子捷
图为存栏绵羊。摄影:边子捷
目前扎西松多村存栏牦牛310头,图为牦牛群。摄影:乔珂岚
图为牦牛群。摄影:边子捷
图为牦牛群。摄影:边子捷
图为存栏牦牛。摄影:边子捷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西藏新闻网报道)扎西松多村:“牧业托管”举措多,增收致富有门路


秋高气爽,山南市措美县一望无际的哲古草原上牛羊成群。翻越海拔4900米的鲁古山,我们便能抵达古堆乡扎西松多村的牧场。近年来,扎西松多村在高原牧业改革推动下,成为了西藏远近闻名的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吸引了不少牧业为主的县区、村组织前来学习牧业改革推动增收致富的经验。

扎西松多村“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牦牛
以扎西松多村为代表的“古堆绵羊”渐渐有了名气,在每年市县两级物交会占有一定市场。顿珠扎西 摄

扎西松多村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年轻基层党组织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37岁,换届选举时更是推选了29岁的本村致富能手尼玛次仁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一开始这支年轻的队伍就走访了辖区牧场的牧民和邻近牧业发展较好的县区,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听取了本地村民广泛的意见之后,制定了“牧业托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

扎西松多村吸纳固定放牧人员9人,同时雇佣剪羊毛、驱虫等临时用工,促进群众增收。顿珠扎西 摄
扎西松多村专职人员正在牧羊。顿珠扎西 摄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牦牛群放牧在承包的草场上。顿珠扎西 摄

在党支部的牵头下,扎西松多村积极向村民解释“牧业托管”的优势,鼓励群众将家庭散养牲畜入股村集体,由村里集中“托管”养殖,群众享有同样大小的牛、羊所有权,年底得到分红。通过“托管模式”,先后吸纳了本村96户1080只绵羊自愿入股享受分红,群众入股率达到78%,释放牧区劳力110余人。这不仅解决了扎西松多村草场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集体养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牲畜抗灾、抗病虫害风险的能力,保障了群众的财产安全,入股牧民也完成了从刚开始的“托管不放心”到现在的“全权托管”的思想转变。

村委会副主任巴桑达娃看望专职牧羊人员。顿珠扎西 摄

扎西松多村的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巴桑达娃说:“我们村有39万亩草场,村集体经济就承包了20万亩,不仅每年给牧民群众支付承包的钱,还根据入股方式发牛羊和工资,钱包是越来越鼓了!”。

扎西松多村年轻的基层党组织队伍,积极发挥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牧区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推动了高原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


向上滑动阅览

(西藏日报报道)扎西松多村高质量牧业发展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曲”


扎西松多村位于山南市措美县东部,是一个典型的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高原村落,平均海拔4500米。八月的扎西松多村牧场正是好时节,牦牛和绵羊各自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成长,广袤沃野记录着辛勤放牧群众的汗水和笑脸。

从2018年起,古堆乡扎西松多村统筹利用强基惠民项目、县级村集体补助等资金,先后投资220万元实施“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百头牦牛繁育基地”两个项目,并积极引进苏格绵羊、相达牦牛等优质牲畜品种进行养殖。现在基地存栏绵羊4256只,真正做到了“千只”,牦牛存栏也发展到目前的305头。据统计,2023年扎西松多村集体收入超过120万余元,去年年人均增收4.05万元。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支持致富带头人成立古堆雪域养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监测户7人就业,与30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年底分红达3.7万元。让曾经的深度贫困村通过大力实施牧业改革,顺利脱贫,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牧曲”。

随着“千只绵羊繁殖基地”和“百头牦牛繁育基地”的成功运行,扎西松多村又探索出“托管牧业”模式,以年底分红激励村民入股。吸纳本村96户1080只绵羊自愿入股享受分红,群众入股率达到78%,释放牧区劳力110余人。扎西松多村曲吉卓嘎一家,以前夫妻俩散养了40多只绵羊,将两人的精力全放在养殖上,然而日子仍过得紧巴。现在他们把绵羊交由村集体养殖基地“托管”,她变成了养殖基地的放牧员,每月可以拿到固定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年收入6万余元,再加上她丈夫外出务工挣钱,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越来越多的扎西松多村村民有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入股分红、外出务工增收,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实现了增收渠道从“单一”转向“多元”,在家门口实现了口袋“鼓起来”的目标。如今的扎西松多村正以村集体产业引领牧业产业发展,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业兴、景美、人和、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向上滑动阅览

(西藏商报报道)措美县:“牧业托管”引领乡村致富新模式


扎西松多村专职放牧人员正在放牧。记者 格桑央珍摄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扎西松多村,一场关于牧业发展的新探索正在悄然兴起。近日,记者走进措美县扎西松多村,深入了解“牧业托管”模式在实践中给当地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变化。

措美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牧业资源丰富,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带领下,扎西松多村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先后于2019年和2020年成立了“千只绵羊繁殖基地”和“百头牦牛繁殖基地”。

“千只绵羊繁殖基地”的羊群。记者 格桑央珍摄

“白头牦牛繁殖基地”的牛群。记者 格桑央珍摄

扎西松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尼玛次仁介绍:“我们的两个繁殖基地是村民入股分红的形式,每户最多可入股12只绵羊,现在一共有310头牦牛和 4256只绵羊。我们还招募了9名固定放牧人员,均为脱贫户,年人均增收4.05万元,且可带自家65只绵羊一同放牧,无需支付草场租赁资金。”

尼玛次仁(左一)和巴桑达娃(左三)向记者介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情况。记者 格桑央珍摄

以扎西松多村为代表的“古堆绵羊”渐渐有了名气,在每年市县两级物交会占有一定市场。记者 格桑央珍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扎西松多村的“牧业托管”模式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3年,村集体经济共创收149余万元,其中“千只绵羊繁殖基地”产生收益128万余元,“百头牦牛繁殖基地”产生收益21余万元。

扎西松多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巴桑达娃说:“我们村有39万亩草场,村集体经济就承包了20万亩,每年村民都会收到草场的承包费。”

未来,扎西松多村将继续推动“牧业托管”模式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农牧产业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牦牛群放牧在承包的
草场上。记者 格桑央珍摄

来源:中国西藏网、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西藏商报

编辑:王心仪

责编:江楚

审核:黄健

微信号|xzsnzg

投稿邮箱|xzsnswzzb@163.com

联系方式|0893-7828729

山南组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山南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业务,侧重信息服务功能,为广大党员干部传送权威信息、提供正能量,着力搭建山南组织编制工作新闻宣传、政策解析、典型展示、学习交流以及组织部门网宣资源整合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