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军人优先不应只针对现役

时事   2025-01-26 10:53   重庆  

每次提到“军人优先”的字眼,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绿色通道”,或是优待证在景区的免费政策。但当我们认真探讨时,不难发现,“军人优先”更多时候是为现役军人服务,而退役军人似乎容易被忽略。然而,退役军人的今天,正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如果没有对退役军人的足够关怀与尊重,又如何让现役军人心安、无后顾之忧地履行职责呢?

前不久,听一位战友分享,他在某地医院就诊时,虽然挂上了“军人优先”的牌子,但在排队时却发现,医生和患者都没有真正执行这条政策。而另一位退役多年的老班长,则在街头遇到困难时,因为优待证并未获得商家认可而被冷漠对待。这些案例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真实反映了一些地方落实军人优待政策时的短板。

试想,如果这些场景发生在现役军人身上,舆论可能会迅速发酵,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处理,但退役军人遇到类似情况时,往往很难引起足够关注。这种反差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军人优先”不能在退役军人身上同样得以体现?

有人说,现役军人是国家的“脊梁”,而退役军人则是“基石”。基石虽不在明面,却是不可或缺的支撑。那些默默无闻的退役老兵,当年在冰天雪地巡逻、风沙戈壁训练,他们为了国防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甚至付出了健康和生命。

就拿最近的一条新闻来说:某地一位抗战老兵,年过九旬,靠微薄的补助生活,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风骨。当志愿者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时,他只说了一句:“我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这些话既朴实又让人心酸。他们的青春虽已远去,但曾经的功绩不能被遗忘,他们的今天就是每一位现役军人明天的缩影。

近年来,国家在退役军人优待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全国优待证的普及、一系列补助政策的出台,以及部分地方的再就业支持等。这些措施无疑让很多老兵感受到了温暖。但同时,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覆盖范围还有改进空间。比如,优待证在一些偏远地区使用范围有限,医疗优先等政策在基层落实时也会遇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更是现役军人家庭最关心的话题。试想,如果现役军人看到退役后的战友生活艰难,谁还能安心服役、全心全意为国奉献?

“军人优先”不应只停留在口号,更不应是仅仅针对现役军人的一时便利。它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对现役和退役军人一视同仁。这不仅是对老兵们的尊重,更是对未来国防建设的保障。

我们应该记住,那些在和平年代默默付出的退役军人,他们的辛劳换来了今天的安宁。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承诺。毕竟,现役军人的每一个步伐,都会在退役后变成一个缩影,而这些缩影组成的图景,就是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不再让“军人优先”成为一句空话,而是成为一种暖心的行动,让所有曾为国奉献的军人,无论是否退役,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战友们,请点个“在看”和“赞”支持一下。

老兵阵营
老兵不怕死亡,只怕被人遗忘,欢迎退伍老兵加入阵营!感受最浓烈的老兵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