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颁布,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泗泾五小着力打造“仁爱小镇”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将跨学科学习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以创新的设计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主动学习、自由探索的环境。学校把校园比喻成一个集镇,校园氛围是小镇的风光,人文素养是小镇情怀,特色课程是小镇的名片,学校师生是小镇的主角。
“仁爱小镇”位于校园西北角,共852.18平方,有9间双功能教室:仁爱天地+云听天下;电子科技+创意手工坊;松鼠之旅+OM创新;世界文化+VOE;茶之源+汉小筝;生物科技+自然笔记;手工制作;三模制作+建筑模型;人工智能+AI机器人;3D打印+编程设计。小镇空间宽敞,格局清晰,设备完善,具备实施跨学科主题课程的软硬件要求。
基于此,学校聚焦“科技”与“人文”主题,构建了跨学科课程主题框架,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形成多种形式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教师也在学习空间支撑下,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及优势,设计不同领域、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逐步将教师个人特长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
“仁爱小镇”为学校跨学科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的灵感,为教师提升课程研究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资源和场地支撑,这里成了学校特色课程的进阶场所,更是学校跨学科建设的策源地。
基于跨学科学习的特征,单一的教室空间和设备支撑很大程度上已无法满足跨学科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仁爱小镇”的建设,打造了一个无边界的课程交互学习、实践探索的专属空间。在小镇里,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的学习工具,设计新颖的实践活动,不断激发课程开发与迭代的活力。
《奇妙调光灯》是学校最新的科技类跨学科课程,在自然学科专用教室中进行第一轮课程实施时,老师发现普通教室的硬件已无法满足课程的实施需求。第二轮实施中,该课程安排在“仁爱小镇”的“电子科技+创意手工坊”专用教室。教室四周墙面提供了多路电源,墙面上侧安排多处收纳柜,中侧安排了工具挂置栏,下侧是学生的可移动与可拼接的操作台,为课程提供全面的硬件支撑。同时,小镇拥有DIS数字化实验设备,强大的数据实时处理功能和图像记录方式,为提高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数据精准度提供了科学的保障。
“仁爱小镇”融合不同学科资源,集结不同专业教师,俨然已成为跨学科课程的孵化场。
“仁爱小镇”跨学科学习空间的建设,让学生拥有了不一样的学习经历,以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学生可以在“生物科技+自然笔记”教室中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命的奥秘;在“3D打印+编程设计”教室中通过设计和创造将抽象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模型和程序;在“世界文化+VOE”教室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同时,小镇资源也带动更多教师去深研课程,不断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教学转型。或是跨学科领域,或是项目化范畴,老师们的反复研磨不仅使得课程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挑战性,更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
“仁爱小镇”,让师生的学习活动无边界、学习方式无边界、学习场域无边界、学习资源无边界,显然正成为跨学科发展的梦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