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是保持制造大国地位以及走向制造强国的基底。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巩固提升中国制造独有的大而全优势,进而实现由大向强跃升,传统产业功不可没。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传统产业不仅不是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不少领域如轻工、纺织等还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总体来看,传统产业带动效应强、产业关联度大、国际市场占有率高,是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力量。
传统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一方面,随着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产业比较优势逐步减弱;另一方面,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传统产业生产效率低下、产业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欠缺等问题更加凸显。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传统产业想要走出这一困境并不容易。低端供给过剩导致过度竞争,企业获利微薄甚至亏损,缺乏资金投入研发创新。要改变高端供给不足的状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太重集团智能高端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内的智能生产线上,智能装配机器人在作业。杨晨光摄(新华社)
产业基础能力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高度。产业基础再造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提升自主化能力,确保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既要注重需求牵引,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也要加强应用牵引,推动更多创新产品在使用中实现“从有到优”。应壮大产业集群,打造高效协同的产业配套能力,夯实产业生态基础。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