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明知危险,却甘愿走入本不属于他们的天灾人祸?是什么驱使他们面对重重阻挠困乏,却依然坚持?《无国界医生手记》中收录的就是由这样一群亲笔记述的故事。
5月26日,由天津图书大厦、湖南科技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无国界医生手记》新书分享会将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
届时,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柴溪、张凯淇将亲临现场与读者分享在冲突、疫病、灾难之地,世界上那些不为人知,却有必要为人所知的故事。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传播主管魏保珠也将参与对谈,回答读者对无国界医生的各种疑问,包括如何加入人道救援行列等问题。
这一次,让我们一窥来自我们身边的救援人员的风貌,体会他们带回的真实故事和感悟。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扫码报名
本书由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合著。无国界医生(法语名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英语名Doctors without Borders,简称MSF)是一个独立的专事人道救援的国际非营利团体,199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团队成员都遵守医疗道德,遵循不偏不倚和中立原则,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群以及天灾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援助。每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名救援人员,连同在项目当地聘请的4万多名员工,在约70个国家救伤扶危。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的救援队伍,他们在世界各处的边缘灾难之地挺身而出。新版《无国界医生手记》,保留了一些或让人揪心、或让人振奋的过去的故事,也增加了11篇新的故事,故事的讲述者来自北京、山东、广东、湖北、上海、新疆……
魏保珠
无国界医生北京办公室传播主管,《无国界医生手记》特约编辑。
2007年加入无国界医生办公室工作。曾前往尼日利亚、南苏丹、黎巴嫩、约旦、南非、马拉维、阿富汗的救援项目工作。
柴溪
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中华女子学院会计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在欧盟、英国大使馆及联合国驻华机构工作。
2013年夏天在南苏丹开始参与无国界医生的前线项目,之后多次参加无国界医生在埃塞俄比亚的母婴健康项目、索马里区域的基础医疗项目、尼泊尔地震后的紧急救援项目、也门的战地医疗救援项目和缅甸的医疗项目,也曾在国内的一些公益组织做过志愿者。
张凯淇
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毕业于中南大学生物科学系,加入无国界医生前曾在信息通信技术(简称 ICT) 行业工作过 6 年。2019年加入无国界医生,作为后勤人员跟随无国界医生医疗队去到世界最大难民营工作,之后还在无国界医生在塞拉利昂、基里巴斯的项目工作。
本书初版于2012年,书中所有作者都身体力行地参与了人道援助,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有关人道的故事。书中真实而质朴的记述,曾感动了万千读者,也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人道工作,有些读者甚至在工作几年后加入了无国界医生的行列,成为讲述救援故事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