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们好
我是可甜
今天的你过得还好嘛~
以前根本不懂什么原生家庭,也不知道如何定义它,直到出来工作,听很多人讲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才发现,原来家庭与家庭,并不只是经济之间存在差别。
有的原生家庭真是烂透了!
原生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经济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路径。
在烂的家庭长大后的孩子,日后不仅要在社会挣扎,还要在原生家庭挣扎。
你想要飞,可偏偏被折断了羽翼,认为你不配,你就该过我认为的生活。你必须围着我转,我需要什么你就要给我什么,不给你就是不孝,为什么要把你生出来等等,难以入耳的话。
你说你要去旅游,她说你有钱还不如给我花,真是浪费钱。你说你想做生意,她说你有这本事吗?学人家搞这些。踏踏实实找一份工作然后嫁人,才是你的终点。
原生家庭差的人,从小到大,得到最多的不是赞美,而是你看谁谁谁成绩这么好,你看谁谁谁买车又买房,你看谁谁谁结婚彩礼那么多...
你再看看你,钱都不舍得给我一点。
多可悲,自己给不了孩子想要的,反而来责怪孩子给不了他们想要的。
看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承包下一个果园,在77个果子刚刚成型的时候,插入一根针,而这77个果实中有3分之2还没到成熟的季节就因为害虫和内部发育等问题掉落,幸存下来的果子,看似外表没事,实则被扎的部分已经开始腐烂。
苹果的生长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气候、适时的肥料供给、除虫等,才有机会成为完整、营养价值高的果实。
人也是如此,在一个满是被打压的环境中成长,注定要用一辈子来逃脱和释然。
我的邻居读书时成绩是非常优异的,原本应该去比较好的一本学校,但因为父母想要拿村里对成绩优异孩子的补贴,硬生生错过了本科的录取时间。无奈最后去了外省读专科。
从小不允许她跟外面的孩子玩,放学就要回家,读书生活费靠自己兼职,长大后要给家里寄钱,每次邻居给她妈转钱,她妈非要出来我家门口说自己女儿又给她寄钱了(我让我妈别搭理她,有时候我奶奶就喜欢怼她)
现在出来工作,基本只有过年才回家,她跟我说,实际上她过年都不想回,回家真的非常的压抑,说话都不想说,回去只是为了堵住她的嘴。
我的邻居朋友真的太累了,好在现在熬出来了。
穷不是原罪,穷且认知水平差的原生家庭,才是最大的猛兽。
父母用自己本就贫瘠且扭曲的三观来教育后代,这样教育下的你怎么能长出结实的果实。
在原生家庭差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速度与原生家庭进行分离,精神分离、经济分离、尽好义务即可,否则将会陷入无尽的内耗和被折磨中。二是顺从父母的要求,满足他们的要求,不反抗,就这样。
反观原生家庭很好甚至一般的家庭,虽然没有给到多大的经济支持给孩子,但是精神上一定是充足的,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算他们混的一般,也会跟爸妈关系非常融洽。
每次我出去旅游,都会告诉爸爸妈妈,我要出某某城市旅游啦,他们的回复都是玩得开心,注意安全,带点特产回来。
他们从不觉得我出去玩是浪费钱的,只要你开心就好。所以每次我玩的都毫无负罪感,反而时刻跟他们分享我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买了什么好吃的,去了哪些景点。
他们也是事事有回应,不会让我的话掉在地上。他们向来不在外人面前打击我,学习一般也没事,考不上好的学校也没事,工作一般也可以,一切原则就是你开心健康就好。
原生家庭的好坏,和经济关系真的不大,我出生在18线小乡村,爸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以前身体不舒服,也不怎么工作,曾经的日子过的也是非常苦。
我长大后,他们也不要求我有多大的成就,反正一切就是你开心最重要,你有你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不给你添麻烦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了。
所以每次我买了一束花,探到了一家超好吃的店,屁大点事都会跟爸妈讲。
我会跟他们聊我在外面的工作如何,工作之余做什么,婚姻观如何、人生目标如何,他们都很安静的听着(在婚姻话题上,我爸还是死脑筋,但是也不敢多说什么O(∩_∩)O哈哈~)
父母跟子女应该是一场cosplay,前半生他们当父母,后半生我们当父母。一起愉悦的走过这一生。
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不是你只能听从我的建议和意见,不容拒绝我的任何要求,因为我生你养你。
最后我想说:
你我皆是平等的,好的家庭助推前半程,差的原生家庭,打压你的前半程,那又如何?
后半程请长大后的你,重新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去摆脱原生家庭和超越原生家庭。
道理说不过的时候,该吵架就吵架,别做个缩头乌龟,你不欠父母什么,父母也不欠你什么。
请力争属于你的一切价值,请在原生家庭中,夺回你的自我意识。
祝你铮铮,祝你昂扬!
给大家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本心理学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拟人的描写手法出发,通过易懂的小故事切入,让读的人深剖自我的内心,找寻最真实,最自由的自己,如何处理自我与外部的人际关系等等,非常值得一读之书📚
-END-
文|陈可甜
图|陈可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