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但鸟荒的季节也来了。从期末考试开始到现在一个月了都没有发一篇公众号,今天去密云避避暑,看看北京山区的夏候鸟们。
路过潮河,想起了之前在这里看到的一小群亚成的崖沙燕。今天没有看到,应该已经离开了这里了吧。
一早,从辛庄桥开始,一路到不老屯天文台都没有什么收获,不仅鸟的种类极少,数量也不是很多,这就是夏天北京炎热而平淡的“鸟荒季”了啊。
山区的杨树林是夏天鸟儿们繁殖和“避暑”的好地方,我们决定去清水河看看繁殖的发冠卷尾,赤腹鹰等鸟类。清水河河畔的鸟儿们已经都出巢了,一只发冠卷尾成鸟和一只未成年鸟在杨树里活动,期待幼鸟也快点长上成鸟那样金属光泽的羽毛,茁壮成长。
往常杨树林里最常见的黑枕黄鹂今天却很少很少,只是偶尔有一两只在树冠层鸣叫,可能大部分已经繁殖完离开了吧。
林中有一个灰蓝色的影子闪过,是一只赤腹鹰。它一个猛冲飞到了高处,去河对岸食了。又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原来一直有一只赤腹鹰的未成鸟在杨树上梳理羽毛,不知这只幼鸟都捕食技能学习的怎样,看上去体型和羽毛都和成鸟差不多了。
向身后的河道里望去,一只绿鹭正在水中捕鱼,捕了一会儿没有什么收获就飞到河道旁的树荫下梳理起羽毛了。河里鱼倒是不少,有宽鳍𫚭,黑鳍鰁等。
虽然鸟的数量不多,但是虫的数量还是很多的,杨树林里传来阵阵鸣鸣蝉和黑蚱蝉的声浪,震耳欲聋。正好带了好久都不用的微距镜头,拍了拍蝉。欣赏了一下微距镜头下的世界。
拍蝉的时候,有一只蜉蝣落在了我的裤子上,正好也记录了几张。蜉蝣让我想起了《淮南子》中的“鹤寿千岁,以极起游;蜉蝣朝生而暮死,以尽其乐”我想到了蜉蝣的一生,早晨出生,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晚上就死亡,短暂又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