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亿观影人次,拿下当年的票房冠军,张彻这部抗日功夫片赢麻了

文摘   电影   2024-09-04 20:37   安徽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上映后票房大卖,均价1毛钱的票价竟斩获1.6亿的票房。

《少林寺》火遍亚洲,带动了功夫热,也让当时的香港电影公司嗅到了武侠功夫片在内地的巨大市场。

紧接着一批香港导演开始来到内地拍摄电影,开启了香港导演的“北上”之路。

身为武侠片大宗师的张彻,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邵氏曾经的顶梁柱,张彻导演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武侠片,《独臂刀》《十三太保》《刺马》等都是他的作品。

1986年,张彻来到内地后,交出了《大上海1937》这部“暴力美学大片”。

电影改编自抗战时期真实发生的“林怀部刺杀张啸林案”,讲述了杜月笙的门下弟子林怀部加入锄奸组织,策划铲除汉奸张啸林的过程。

影片上映后,火爆的打斗场面让内地观众大开眼界,成为当年内地拷贝量最高的电影。

4.1亿的观影人次、3010万的发行收入,都足以说明影片的受欢迎程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当年的“爆款”影片,背后有哪些故事。

01、张彻转战内地,第六代弟子崭露头角

1986年,张彻来到上海实地考察,为《大上海1937》做堪景工作。

虽然置景方面进行的很顺利,但在演员选择上张彻和公司却产生了分歧。

考虑到拍摄成本,剧组和公司的高层都建议从张彻的“张家班”挑选几位来担任影片的主角。

当工作人员将这一决定告知张彻时,却遭到了他的拒绝。

原来,张彻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地观众的喜好,决定启用全新的演员阵容。

在那个很少使用替身的年代,影片中有大量的武打镜头,需要演员的真才实学。

因此在演员的选拔过程中,张彻一直倾向于从“梨园弟子”、特别是武生中挑选人才。

此后的一段时间,张彻几乎遍访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京剧院团,寻找电影的男主角。

后来有人介绍张彻到中国戏曲学院的实验京剧团看看,这里刚招进来一批年轻学生,唱念做打的功夫非常扎实。

在戏曲学院走访一番,看过学生的演出后,张彻挑中了杜玉明,徐小健、董志华三人。

三人俊朗的外表再加上出色的专业能力让张彻非常满意,特别是徐小健帅气的外形,简直是天选“男一号”。

张彻当即拍板让三人共同前往上海拍摄电影,由此三人也顺理成章成为张彻的第六代弟子。

02、董志华拒绝邀约,导演为其加戏

就在导演觉得万事俱全时,董志华却拒绝了导演的邀请。

原来董志华当时正准备跟随京剧大师厉慧良前往香港进行演出交流,和剧组拍摄的时间发生冲突。

面对张彻的邀约和跟随大师香港演出的机会,董志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经过深思熟虑,董志华打算拒绝电影邀约去香港进行演出交流。

在董志华看来,电影是另外一种行当,京剧才是自己的事业和本职工作。

张彻得知董志华的决定后,虽然理解他的决定,但还是想再争取一把。

于是,导演和电影的制片人朱牧夫妇,一同前往董志华的住处进行最后的商讨与争取。

这完全出乎董志华的意料,看着眼前的张彻导演和制片人如此有诚意,他决定前往上海参与电影拍摄。

为此,张彻还特意为董志华增添了戏份,原本“小刀杨潘”这个角色只是电影中的一个小配角,只有几场戏。

导演为了充分展现董志华的短打武生功夫,大笔一挥加了好几场精彩的武打戏份,让外冷内热的“小刀杨潘”成了电影中的点睛之笔。

面对导演的厚爱,董志华的表演更是卖力。

在拍摄一场近身打斗的戏份时,有一个前踢腿的高难度动作,为了表演的更真实,董志华前前后后拍摄了四十多条才达到了理想中的效果。

也许是董志华这种较真的态度打动了张彻,在这之后两人又合作了《过江龙》《江湖奇兵》《西安杀戮》等多部作品,成为张彻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董志华也凭借张彻导演的这几部作品成为80年代炙手可热的功夫明星,演艺事业逐渐红火起来。

许多人更熟悉他另外一个角色,也就是《功夫》里的油炸鬼,耍的一手的五郎八卦棍。

90年代,董志华和“京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结婚,两人的儿子董子健如今也是演艺圈正当红的实力派演员。

03、杜玉明“刷胶”扮老,徐小健为拍戏脚部骨折

《大上海1937》被誉为“三个武生”撑起的武侠动作片,董志华、徐小健在片中都有精彩的武打戏份,相比之下杜玉明却是文戏居多,没怎么发挥武生的优势。

杜玉明在电影中饰演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是一个只需要坐在家中就能“指点江山”的角色。

听起来可以轻松驾驭,实际上拍摄难度对于初入行的杜玉明来说不亚于两位“打手”。

由于这是张彻转战内地的第一部电影,因此他对细节要求颇高。

为了还原杜月笙这个角色的年龄状态,杜玉明每天不仅要染头发,还要在眼尾做皱纹的特效妆。

当时,杜玉明一人就配备了两名化妆师,每到化妆、卸妆的时候,就成了杜玉明最难受的时候。

因为要往眼尾处刷很多特质胶水,不仅化妆的时候不能动,卸妆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有时候还弄不干净搞得皮肤过敏,这对于杜玉明来说更是难以忍受。

不过对于戏曲出身的杜玉明来说,为了塑造好角色,他咬着牙一天天坚持下来,直到角色杀青。

由于肯吃苦,再加上性格随和待人周到,杜玉明也深得张彻的喜欢。

拍完这部电影,杜玉明继续和张彻合作,后来更是成了张彻电影的副导演。

此后杜玉明一直没有离开演艺圈,近些年在多部热播剧中担当配角,如《雪豹》中清风寨大当家朱子明,《庆余年》中的高手洪公公等。

作为一部从头打到尾的纯动作戏,《大上海1937》最精彩的就是拳拳到肉的武打戏份。

作为男一号的徐小健承担了电影中大部分的武打戏,是三个武生中的“功夫担当”。

当然,武打戏最多的他也是受伤最多的演员,拍摄过程中每天大大小小的伤情不断。

在一场从树上翻跟头下来的戏份中,徐小健由于太过投入,在落地时脚掌落在了两个垫子的缝隙之间,造成了脚部骨折。

当时徐小健并没有发觉,直到这场戏拍完收工之后才发现脚腕处鼓起了一个大包,才意识到自己的脚骨折了。

后来他在剧组人员的帮助下前往医院包扎治疗,但是为了不拖累剧组的拍摄进度,徐小健仅仅休息两周就回到剧组继续拍摄。

《大上海1937》上映以后票房大获成功,徐小健的演艺事业也声名鹊起,继续拍摄了《西安杀戮》《过江龙》《仗义英雄》《绝杀》等多部电影。

2000年之后徐小健开始把工作转向幕后,参与执导了《孽海恩怨》《鬼妹》《梅兰竹菊》等电影作品。

《大上海1937》上映至今已经有38年的时间,影片当年在内地引发轰动,却在香港遇冷票房仅有200多万。

之后张彻又在内地拍摄了《西安杀戮》《江湖奇兵》《神通》等电影。

但已是暮年的张彻再难重现昔日在邵氏的辉煌,老套的情节设计和武打风格,使得后面这几部作品都反响平平。

即使如此,《大上海1937》依然贡献了许多经典的武打桥段,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怀更是让人看到老一代香港导演的爱国热情。(撰文:皮皮虾)

电影聚焦
专注香港电影,找回美好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