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 促发展|魅力兰州:更畅更美更开放

时事   2025-02-06 10:30   甘肃  

2024年8月21日,S104兰阿公路项目全线贯通。(资料图)

山水金城,今朝更美。

从兰山飘雪到水禽翔集,从华栋广厦到万家灯火,从河清岸阔到港通天下,“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名片越来越靓!

如今,畅行兰州,美的风景、美的惊喜,接连不断。

在城关区,流光溢彩的新光夜市,不仅让人尝遍西北美食,还可在仰望星空中品味边塞诗歌的雄壮,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文化地标;

在七里河区,两车道的建西西路被拓宽为四车道,驱车其间,彭家坪的上下风光,排闼而来;

在安宁区,一条S595#道路的打通,让桃林路与银安路的丁字路口变成十字路口,区域活力焕然一新;

在西固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龙门吊高耸,集装箱成阵,列车驰奔、汽笛长鸣,四向六条国际贸易通道在此集散,蔚为壮观;

在兰州新区,兰州铁路口岸中川北站物流园,一列列飞驰的钢铁巨龙,汇聚而来,与保税区、航空港优势叠加,形成“空铁海公网”多式联运体系,气象壮丽;

……

以山河为美,因枢纽而兴,由开放而盛。

从畅交通的“小而美”,到扩开放的“大工程”,一个更具魅力、更加开放的兰州正迎面走来。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工程竣工,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民生之路更畅

“路畅了,景美了,人的心情也更好了!”

隆冬时节,兰州建西西路材料南厂公交站前,“90”后王均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车流,脸上洋溢着笑容。

“从武威路到土门墩街,这条两公里的路,原来只有两个车道,高峰期没半小时过不去!”谈及这条路曾经的拥堵,王均感受深刻。每周五,他要从安定门附近的单位乘车回安宁区,走建西西路,本是一条捷径,但每每看到导航地图的拥堵提示,他不得不绕道兰阿公路,从金城南上高速,再经西固下高速,才到安宁。虽然绕了一大圈,但还是比从建西西路走得快。

这一“望着近路走远路”的状况,在2024年“十一”假期结束了。

2024年9月底,经兰州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历时5个半月的施工改造,建西西路由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T112#路以西和南环路相接的地方最宽达到了八车道。

建西西路因路窄而堵的瓶颈被打破。

兰州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道桥养护科工作人员靳斌说,这是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的重要一环,我们克服管线迁改、土地征占等多重困难,于“十一”前完成改造并通车,将这段路高峰期通行需要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

窄路在变宽,“断头路”也在打通。

在安宁区西港星汇国际大厦前,一条705米双向四车道的东西向道路,崭新宽阔,连接起富强路与桃林路、银安路十字。刘家堡片区的群众来往两头,只需3—5分钟。

然而,在2024年10月4日前,这还是一条“断头路”。附近群众从富强路前往桃林路,要南下通达街,经北滨河路,再北上,才能到达,开车需半小时。

2024年年初,根据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安排,兰州市在此实施S595#道路工程。兰州建投公司于2月27日进场施工,至10月4日建成通车。桃林路与银安路的丁字路口变成了十字路口,路畅、景美之余,区域活力被激活,发展能级被提升。

“毛细血管”要通,“主动脉”更要畅。

在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现场,人行天桥、下穿通道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经理缪昌文介绍,工程将通过上跨下穿,解决五星坪交通枢纽堵车难题。该项目建成后,车从兰工坪下来,往硷沟沿路方向左转,直下地下通道;从硷沟沿路往工林路方向左转,也直入地下通道,解决了这一枢纽上下两个方向的“左转”问题。兰工坪路、工林路、硷沟沿路各设1座人行天桥,人车也将实现分流。目前,这一工程已完成进度的60%,预计2025年“五一”建成通车。

在七里河区黄峪镇王官营村,G2201兰州南绕城高速黄峪镇出入口新建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推进。

项目经理柯正雄介绍,这个项目建成后,兰州市民从彭家坪、马滩入南绕城高速,不再绕至兰州南、西固,从这里就近接驳。目前,项目已完成施工任务量的90%以上。

2024年12月3日上午,73岁的兰州市民鲁波益和邻居从兰州西站十字赶到这里观看工程。“我们从网上看到了这个工程,今天专门来看看,很壮观,很期待!”“路畅了,兰州两山的美景,也更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鲁波益高兴地说。

开放之路更广

交通畅,百业旺。

纵观兰州发展史,从津渡四境、关通八方的黄河古渡,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无不与兰州所处的区位与交通优势密切相关。

近年来,兰州市实施综合交通大会战,系统做好“铁公机水邮”五篇文章,推进36项重点任务、133个重点项目,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桥跨两岸,港联四海,路通全球。

2024年12月3日中午,甘肃(兰州)国际陆港,290台小汽车被装入JSQ型商品车国际班列,发往阿拉木图。自去年10月17日起,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正式开启JSQ图定班列,实行一周一列稳定发运。西北最大的商品汽车物流集疏地正在这里崛起。

近年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依托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口岸、整车口岸等多个功能区,在省内率先开辟了中欧、中亚、南亚、中吉乌、西部陆海新通道、陇海大通道六个方向国际贸易通道,通达20个国家30多个城市,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1631列,占我省始发国际班列的50%以上。

兰州新区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兰州智能产业园集中小件和大件商品仓储、分拣、转运等功能于一体,成为甘肃省内目前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物流园区。本版图片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在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甘肃物流集团路港物流公司将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亚麻籽运至12公里外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经加工企业加工成毛油后,再由兰州新区粮油企业精深加工成食用油,分拨至国内市场。

这是甘肃物流集团发挥兰州新区节点枢纽、区港联动、产业集群优势,推进“物流带动贸易,贸易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物流”的生动探索,协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形成以电子产品、进口粮油、进口木材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多业态发展格局。

“兰州号”国际班列自2015年7月从这里首发以来,已实现到发班列1095列。兰州新区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汇聚于此,与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近20家本地企业产品销往全球。

甘肃物流集团路港物流公司、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还依托兰州新区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基地,布局国际铁海、公铁、空地联运及货运航线,构建“空铁海公网”多式联运格局,形成“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提升兰州新区对外开放能级。

目前,兰州新区多式联运业务已辐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涵盖铁矿石、氧化铝、电解铜、木材、棉纱等基础原料,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登高望远乘势而上,优势再造胜势可期。

眼下的兰州新区,正以畅交通为抓手,淬炼优势,提质提速。

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形似“如意”的T3航站楼和“亭亭玉立”的塔台格外醒目。候机厅内,流线型天窗,犹如黄河水波流动的韵律,绽放着兰州之美。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按203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设计,是全国首个落实空铁(轨)换乘流程优化的综合客运枢纽,为甘肃搭起联通世界更宽广的“空中桥梁”。目前,整个工程正在进行各环节测试,计划今年3月投运。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着不断对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成为我国第一家采用“中药西制”并首创中药浓缩丸剂型的生产企业、第一家中成药出口企业,多年进入中国中成药行业会员企业出口十强。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近年来,兰州市加力打造“大通道”,建好用好陆上通道、繁荣空中通道、畅联网上通道,提升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能级。

发展之路更美

更具魅力、更加开放的兰州,源于向新向优向未来,源于高质量发展持续迈上新台阶。

在兰州新区京东物流兰州亚洲一号分拣中心,动力传送线高速运转,一个包裹从仓储流向分拣中心约1000米,最长需要17分钟到达分拣中心装车送货。整个分拣中心智能化程度达到93%,日均包裹吞吐量18万件。

该中心自2023年9月投运以来,不断夯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等核心领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放大物流+信息流深度耦合优势,打造了仓拣运配一体化的强大供应链。

创新阀门一旦打开,活水就会不断迸发。

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申通快递兰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内,自动分拣线上,600多条皮带机、26台自动称重扫描设备及相关分拣设备等协同作业,一件件快递被高效精准地分拣至指定区域,大件快递从进线到各网点仓位只需5分钟。

园区建设申通兰州智慧物流基地、电商运营基地、仓配一体及结算中心等,辐射甘青宁中转分拣配送快递业务。2023年10月投运以来,日均处理快递70万件,为西北地区消费者提供“当日达”“次日达”物流服务,拉动消费增长。申通在甘肃省快递行业市场占有率也从2023年的3.5%增长到2024年的8%。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大数据产业园,机柜成阵,“云朵”飞扬。来自多家单位的数据机柜,在这里形成算力集群。

兰州新区科文旅集团充分放大新能源、大数据叠加优势,打造面向赋能千行百业的“智算底座”,探索物联网应用新模式、新场景和新业态。

数智赋能,赢得主动。

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建成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AI等技术手段,集数据采集、风险分析、事故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于一体的化工园区智慧管理中心,实现一张图可视化展示、实时掌握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及生产状态,并实时评判企业风险等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为园区发展保驾护航。

做强城市经济,提升发展能级。

城关区大众巷社区,位于兰州西关商圈,0.27平方公里内,楼宇林立,居住着8000多人。

当楼越建越高、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如何下好城市治理的精细功夫,呵护每个人的“小确幸”?

大众巷社区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探索出以家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左右为服务半径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了多业态的社区商业集群,也“圈”出了城市浓浓的烟火气,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叔,您的高压142、低压91,降下来了!平时的药要按时按量吃。”

“没问题,咱楼下就是佛慈大药房,买药很方便。”

2024年12月5日下午,在大众巷社区卫生服务站,72岁的朱礼杰正在进行体检,听到护士的叮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方便群众就医用药,2023年4月,大众巷社区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结合服务站整合在一起,并引入佛慈大药房,构建“一房两站”融合发展的医养服务模式,打通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一整合,让“两站”药品由1000多个品种增加至5000多个品种,群众更方便,佛慈大药房处方药销量也增长了20%。

“这鞋洗得干净又漂亮!”

在大众巷鞋博店,刚从单位下班的刘金萍前来取鞋。

店老板唐丽华说:“我们这个店已经开16年了,老客户遍布兰州市内外。”

“改裤边、修鞋子、配钥匙……这些群众身边不起眼的小需求,都离不开小摊小铺。”大众巷社区党委书记魏强说,他们把“小修小补”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和支持“小鞋匠”“小裁缝”们在社区发展,稳定规范的“小修小补”店铺达到3家。

大众巷社区整合辖区资源,让各类服务资源集聚到居民家门口,有效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共同构建“幸福生活圈”。

全市“大盘子”,向新提质;民生点滴事,都挂心头。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兰州正阔步前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昝琦 吴梦寒 王占东 薛砚 魏晓倩 李永萍 马小龙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均)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张艳玲

初审:王丹丹 复审:丁小岚

审签:李爱民

往期精彩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和各类灾害零发生!今年兰州市春节假期安全形势平稳

一碗面和一条链——兰州树屏食品产业园以牛肉面产业破题推动园区发展

加快推进强省会行动 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城市治理不断革新!兰州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助力强省会行动

新春走基层|兰州各大景区春节活动精彩纷呈引客来

中国兰州网全媒体中心


中国兰州网
这里有您想看的权威信息、想找的民生资讯。这里是中国兰州网,带您感受“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