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清裨类钞》也载:“正月初五日为破五,妇女不得出门。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五日,北方叫“包’包子”。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
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此,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不宜出门,但也要吃饺子放鞭炮。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不同很多习惯都变掉了。
喜新厌旧,寻求吉利,皆是人们之所爱,可是这烟花一放,就要难为在此时熟睡中年人和老人或儿童了,还有每年此时也因此要排放太多的有害健康的气体。在南方有些地方每逢这天,只烧香敬茶,不放烟花。不过时过境迁,习俗也变了。
大年初五的5个习俗:
一、大扫除
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大年初一到初四这几天是不能扫地、不能丢垃圾的,因为在老一辈的人眼中,过年的这几天家里堆积的都是财富,不能丢掉,如果丢掉的话会影响一年里的好运。到了大年初五这天,这些禁忌都都被打破了,所以在这天一大早,很多人家都会把门窗打开,把家里清扫得干干净净,也是为了迎接财神做准备。
二、迎财神
迎财神可以说是正月初五这天的头等大事,传说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在这天财神爷会到凡间视察,享受百姓的供奉,赐予他们财富。所以很多人家都会为财神爷摆上丰厚的贡品,还会大放鞭炮、烟花,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得到财神爷的庇护和好运,在新年里可以财源滚滚。
初五迎财神的时间也非常有讲究,今年是兔年,迎财神的最佳时间是在辰时,也就是早上的7点到9点之间,所以在这天可千万别睡懒觉,早早地起床,把财神迎回家。
三、吃饺子
饺子作为我国的传统美食,逢年过节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在大年初五这天也不例外,那么在这天吃饺子有什么寓意呢?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初五捏上小人嘴”,我们包饺子的时候要用手来捏一圈,寓意捏住小人的嘴,在新年里的工作和事业可以顺来越顺;还有一个寓意就是饺子的形状和古时的元宝非常相似,初五吃饺子还有“聚财”的美好寓意。
四、送五穷
大年初五把财神爷迎回家以后,还记得要“送五穷”,这里的五穷指的是“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传说这些穷鬼害怕红色和响声,所以在大年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寓意送走穷苦,新年里的日子可以越过越好。
五、开市
因为大年初五是迎财神的好日子,所以很多商户会选择在这天开业,因为生意人都信奉财神,在这天开业,寓意可以把财神爷迎到店铺里,在新年里可以得到财神的庇护,生意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大年初五的2个禁忌:
一、不走亲戚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初五不出门”这句话,它的意思并不是初五这天不能出门,而是不能去走亲戚,因为这天是迎财神送穷鬼的日子,在这天去拜访亲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财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亲友都不太好。
二、不喝稀饭
大年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所以民间在饮食上也有一些讲究,要吃饺子、面条等寓意好的食物。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初五不喝稀”的习俗,意思是初五这天不能喝稀饭,因为喝稀饭有稀里糊涂的意思,在迎财神的日子里喝稀饭,寓意一年里像稀饭一样稀里糊涂。
初五迎财神的来历:
说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说法二
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说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迎财神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为何年初五成为了财神的“生日”,主要两个出处:一种说法是宋朝蔡京富有;另外一个说法,则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
据民俗专家表示,迎财神之俗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至今仍流传不息。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和君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君财神是柴王爷。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还有的商家干脆将三人一起供奉。
老上海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至于燃放鞭炮,则于另外一个正月初五“送穷”的习俗有关,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相传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中国民间还有在初五打扫卫生的习俗,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江南一代的百姓还有在这天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
初五“迎财神”只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