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晚8时刻之单霁翔: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体娱   2024-10-25 18:02   北京  

晚8时刻×单霁翔讲座

     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

谈与郑州的缘分

北京中轴线申遗幕后

入职故宫趣闻

走遍故宫9371间房

单霁翔老师

带我们走进探索文化遗产之路!


单霁翔先生莅临郑州大学嵩阳大讲堂,解读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这不仅仅是对河南文化遗产的一次致敬,更是对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的一次重要提升,必定能够为我们中原历史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宝贵的经验启示。


01:谈与郑州结缘

为什么经常到我们河南来?因为河南是我们全国文化遗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泉,所以我们河南有太多的古都,太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这座城市郑州了不起。世界上哪有一座城市的城市中心,还有三千六百年的古城遗址能够存在?那么对于郑州商城来说,我们也一直来考虑如何在我们城市中展现出它的魅力,成为一个城市的绿带,成为一个城市的遗址公园。最初大家看我们到郑州商城考察的时候,城墙很多都已经淹没在民居里面,很多民居甚至就是靠着城墙搭着一纬,背面是搭着城墙来建。还有一些人们储物的空间,所以我们下决心郑州商城能够改变。这是一张历史照片,再也看不到了,就是我们过去的郑州商城是这样的面貌。今天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的考古遗址公园。当时,我也参加了郑州商城的一些修缮的工作。表明郑州商城将来也可以申报成为世界遗产。

为什么要申报世界遗产?其实人类社会关注我们城市中、我们的领土上,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达成共识的经历实际并不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们开始关注自己国家、自己领土上的一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当它们受到威胁的时候,甚至举全国之力,或者求助于国际社会来进行保护。

其实我们每处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都伴随着这样的努力。

再一个例子就是杭州的西湖。这是一个蓬勃发展,像郑州一样一个省会城市中心的广阔区域,要申报世界遗产。西湖的文化景观的特色,叫三面云山一面城。当时杭州的地价房价是超过北京、超过上海,是全国最高的地方。谁不想在西湖边上建一个项目一本万利,但杭州做出了承诺。十年申遗路,今天大家再到杭州去看看,无论是荡舟西湖,还是漫步苏堤白堤,看不到任何一栋新的建筑侵入到西湖文化景观里面来,三面云山保住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了,为我们中华民族保护了一个文化的圣地。

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影响了吗?没有。从西湖申报世界遗产之时,杭州就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气势恢宏地在钱塘江两侧建了新的杭州城。

几年前的G20会议、今年的亚运会,美丽的新杭州城的景观,通过影像传遍了世界各地,真正实现了梁思成先生当年的主张。一座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才能相映成辉,杭州做出了典范!



02:北京中轴线申遗幕后

今年在印度召开的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的中轴线成为了世界遗产。这项成为世界遗产,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和我们天地之中一样,它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标志,它是中国理想城市秩序的杰作。

这次申遗一共包括十五组建筑

从北边钟鼓楼,中轴线上最古老的建筑——元代的万宁桥,最高的制高点——天际线最高的景山,到我们的故宫,故宫第二次成为了世界遗产。东面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故宫的前面的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还有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包括1958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77年建的毛主席纪念堂。

今天中国在全世界已经有上千处成为世界遗产的项目。过去最年轻的一栋建筑就是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但是从毛主席纪念堂成为世界遗产以后,它成为了全世界最年轻的世界遗产的建筑,比悉尼歌剧院晚了4年左右。

东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面的人民大会堂,再往南就是正阳门和正阳门箭楼。东面的天坛,西面的先农坛。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就是在考古环境整治时候,在中轴线的道路下面发现了南部的一段当时的道路遗存,今天这段道路成为了世界遗产,再有最南边永定门,这也是一个特例。因为永定门在过去大拆迁的时候已经拆掉了,但2004年开始恢复它,把它复建起来,一个复建的建筑能成为世界遗产,这也是特殊的例子,因为它是南边的终端。

但是我们长期对于中轴线分析研究和守护,我们知道中轴线它不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轴线,也不仅是影响一座城市格局最重要的一条轴线,也不仅是它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一条轴线,它还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在一条轴线上的突出的体现。

比如我们从南面出发,永定门出发,从永定门向北1500米到天桥。由于两侧过去是历史的祭祀建筑,所以留下三百万平方米的高质量的绿化,这是在一个城市中心是非常难得的。所以行走在这一段的时候,大家的体验一定是生态

从天桥再到正阳门1500米,在行走这段时候感受的是商品经济。因为过去内城既喧嚣,南方来的大量商业,包括会馆这些老字号又都云集在前门外、大栅栏、鲜鱼口,所以一直是北京老城的三大商业中心之一,突出的是经济的一种面貌。

再往前走,出正阳门到故宫的午门1500米,不用说就是政治,中国的政治中心。这是世界最大城市的广场,集中的是政治的要素,每天我们的国旗从这里升起。再往北1500米,从午门到景山的北门,就是文化中心,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博物馆建筑群和中轴线唯一的一个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园林公园。

再往北走,从景山的北门到鼓楼前1500米,这是被京味作家老舍先生誉为最有人民性的地区。这条中轴线的东侧是今天也很著名的元代以来形成的胡同区,叫南锣鼓巷、北锣鼓巷。而它的西面就是完全没有围墙的,一直对公众开放的大型的水面,包括什刹海、后海和西海。所以这一片是社会生活的场景,社会生活的集中的体现,所以体现的是社会,正面晨钟暮鼓钟鼓楼。所以从南到北,走一遍后会感受到五种氛围,五种文化的表现。

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就是常说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五位一体,没有一条城市轴线能够清晰的反映这些。

当然最让我激动的,还是天安门广场建筑群。这是中轴线其中认为很难申报的一个世界遗产点。

因为包括很多的外国专家,一再强调中轴线,就是元明清的古代的中轴线。现代和近代的因素不能纳入中轴线申遗,但是我们强调中轴线是一个有生命历程的、是不断得到强化的中轴线,它不会在某一个时代停止。但是我们的建设都是尊重了中轴线,强化的中轴线。刚才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都准确地在中轴线上对称。而我们的人民大会堂、我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是两侧对称的格局。我们一直在不同的时代,在强化在加强的中轴线,所以中轴线是有生命的,它不会停滞在一个时期。

今后我们还会再强化它,特别是我们的政治意义,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大型的庆典、盛典、人们的活动在中轴线上展开。每天清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在中轴线上升起。

所以这个案例就像我联想到我们今天要保护我们当代文明,要保护今天人们创造的文明是我们要尊古,但是不能保守,要保护今天的创造。



03:故宫工作所见所闻

其实中轴线上最大的一组建筑,莫过于昔日的紫禁城,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我是2012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这里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还是全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我从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长大,习惯这种接地气、望星空的院落建筑。但是万万没想到退休前最后一个岗位,叫我到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但是真的到这里面做一个故宫的员工,我就发现我们经常挂着嘴边上的世界之最,其实来的观众没有真实的感受到。你说你的馆舍宏大,但是大部分区域都没有开放,立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你说你的藏品丰富,但是我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藏品是锁在库房里面,拿出来展示了不到百分之一。你说你的观众多,确实故宫博物院从来就不缺观众。1925年10月10号,故宫开放第一天就涌进了五万的观众。当下午观众离去以后,我们的老员工从地上捡起,被踩掉的鞋,就捡了一大筐。今天我在故宫工作这么多年,我没有捡到被踩掉的鞋,今天的鞋质量好。

但是每天人们进了故宫博物院,几乎都是目不转睛的,跟着导游的小旗子往前面走。导游不会根据每个人的文化需求来改变他的套路。他总是领着人们先去看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太和殿,躺在什么地方——养心殿,在什么地方上早朝——乾清门,在什么地方大婚——坤宁宫。一套标准的解说词完成以后,导游就会指向东边有两个馆——钟表馆、珍宝馆。“50分钟时间啊,御花园集合不要迟到。”然后集合以后导游说我们还有25分钟的时间,大家上着洗手间买点东西,我们出去吃饭,下午咱们去长城了,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到此游而已。

所以每天望着人们离去的背影,我真的觉得太遗憾了,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究竟给人们贡献什么了?人们难得的这次文化之旅究竟获得什么了?我们真的不缺资源,我们缺的是责任感,我们缺的是人文关怀。我们下决心开展为时三年的环境大整治,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所以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利用职权,我走遍了故宫,所有的房间9371间。我就要看看每间房子究竟在干什么?你越是找理由不开门,我知道你们一定有鬼,一定要打开我看,看完以后我会拍照,下次还要来。为什么说利用职权呢?就是我们的副院长不能走其他副院长管的区域,只有院长能走所有的房间。我走的时候,后面有两个保安跟着我,我说不用陪着我,他们说不是陪着你,是看着你呢。心中有底,把所有房间走了以后,艰苦卓绝地环境整治,终于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三年以后,9371间房子,间间都干干净净了。但室外的整治比室内整治要更艰苦。我们进行了一个彻底的大扫除,消除一切卫生死角。比如这个广场过去就是堆杂物堆垃圾的地方,今天把它清理以后,变成了对公众开放的一个牡丹园。

还有那些长期不开放的地方,杂草没膝、杂草没腰。老员工嘱咐一定要进去后,大喊两声,叫小动物先跑再进去,否则踩了小动物,你也尴尬,小动物也尴尬。但是也不能影响我们清理,我们还是把它清理了,但是给我们的小动物,尤其我们的野猫建了更好的猫舍,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

比如我第一次进玄雄宝殿,就是这样的杂草没膝,今天把它清理干净,不该长草的地方,一根草都不应该有。还有不该长草的地方,就是我们古建筑的屋顶,过去古建筑屋顶上长了很多的草,生态环境很好。但是这些草之所以能够生存,它一定是把根要扎在我们瓦和瓦之间的瓦垄里面,吸取水分和营养。瓦被拱松动了,雨水就会灌去,梁架就会糟朽。所以我们下决心要对杂草宣战,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把它拔掉就可以了,两场雨下过之后它又会长出来,所以斩草要除根,要一片片把瓦揭开,把草根取出来,把古建筑重新做好,把缝抹严,不要叫草籽再飞进去。一干干了两年,我们才敢对社会宣布故宫博院1200栋古建筑上没有一根草。大家再到故宫看看,如果有一根草,你都可以投诉啊,一根草都不会有,因为我们把缝抹严了。

更严重的不断增长的各类市政管线,跑冒低漏盘根错节。故宫有一条非常漂亮的河叫内金水河,两侧都是汉白玉的栏杆,从西北流进去,向南到武英殿前面,向东穿过太和门广场,到文化殿前面拐两个弯,从东南流出去,这条河上当时布满了上水管下水管穿越,古建筑都被一些无情的企业市政管道,打了好多的窟窿穿越,粗粗的热力管道,占据着很多的空间,经过门的时候还会拐两个弯。到最后都是这样的景观,是没办法开放的,这是非常尴尬的事情,不能开发古建筑墙角,把它埋入地下,又不能把它举在半空中。所以我们下决心要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一年半的设计,一年多的报批终于获得批准。在远离古建筑的地方,在地下八米到十四米的空间,躲过上面八米的文化层,不要触动,采取盾构的方式,两个断面的共同沟延伸三公里长,把十七种管线全部都摁到了地下。这就一劳永逸,再也不用开发古建筑的地面,再也不用穿越古建筑的红墙了。

我们开始去商业化,几十年来,人们都是沿着中轴线往前面走。所以经营部门认为有商机了,就在古建筑的门洞里面卖东西,太和门卖东西,乾清门卖东西,隆宗门卖东西,景运门卖东西,宁寿门卖东西,一片商业繁荣的景象,但人们到故宫看的是古建筑,不是逛商场的,严重影响人们的参观的这种感受。比如这个地方叫乾清门,是清代皇帝每天早上上早朝的地方,当人们要了解的过去的情景,一看西边一个故宫商店,东边一个故宫商店,没办法了解,我们把它撤掉了。

隆宗门这么重要的门过去就是一个半露天的快餐店。人们在这里面,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很不舒服,我们把它撤掉。在远离中轴线的地方,我们建了冰窖餐厅,利用古代的冰窖,300人可以同时就餐。

经过一番整治,今天人们再走在故宫的中轴线,看不到任何一个影响人们参观,影响壮美古建筑群的商业建筑。

人们第一次看到南三所是什么样,就是这样一片片整治、一片片开放,故宫的环境就改善了。这是2014年环境整治前我们的景观,这是2017年环境整治结束以后我们的景观。在环境整治前,我们喊出这个口号,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紫禁城是1420年,明代永乐皇帝手中建的,2020年,紫禁城要过六百岁生日。

我们希望人们再走进故宫,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那些影响环境、影响安全、杂乱无章的临时建筑。我们没有食言,我们做到了。

但扩大开放还一个前提,就必须要把文物藏品修好,必须要把古建筑修好。我的前任故宫博院第五任院长叫郑欣淼,他在故宫当了十年的院长,那是故宫发展最好、做事最多的十年。郑欣淼院长到故宫博物院当院长第一年就启动了故宫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下决心用18年的时间,从2002年到2020年,把故宫1200栋古建筑全都维修到健康的状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计划。

比如过去的武英殿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交流中心占用的,把他们请走以后,修好了今天我们的陶瓷馆,西部最大的宫殿叫慈宁宫,当时也是国家文物局占用的。因为国家文物局曾经是故宫的上级单位,用了很多的不开放的地方,把他们请走以后修好了,今天是我们的雕塑馆。大家瞧,修不修是不大不一样。郑欣淼院长在故宫10年院长期间,还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就是他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把当时盘踞在故宫里面的十三家外部单位,一家一家给请走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们又不收房租,又不收水电费,又都是上级单位,都不走,我是有体会的,因为这13家外单位,有七家是国家文物局下属单位。郑欣淼院长在故宫当院长的十年,我正好做了十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所以我一来郑院长说,你们有七家单位在故宫里面,你要负责给他搬走。

当时午门、雁翅楼、南大库、北五所、宝玉楼,全是国家文物局下属单位,但是我作为局长叫他们走,他们也不走,他跟你要房子,不能到马路上办公。你得去给他找资金,也付出了一番努力。但真的万万没想到,最后一家搬走以后的第二年,不小心我到故宫博院当院长了,所以同学们都很年轻,大家一定要牢记我的这句话,就是一个人要多做好事,最后可能落在你们自己头上了。


04:学生互动提问

Q:单老,我的问题是在这个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保持这个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然后同时也能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使我们的文化遗产资源能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桥梁而非隔阂的壁垒,谢谢您。

A:我先纠正一下,我不是单老,我是老单,你这个问题真的特别好回答。就是你再看看,我刚才讲的这个录像基本就回答了你的问题。我们每个城市其实都有自己城市的悠久历史,都有自己城市的特色,那么我们就要深入挖掘我们的文化资源,同时把它和我们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它们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所以我们对于文化遗产,首先要把它们保护好,要叫它们能够有尊严,要它们能够成为美好的东西,这样使这些文化遗产能够传至久远。

第二,我们还要把这些文化遗产叫它“美起来”,不能碰头垢面的,不能的残破的,按照我们文物保护法,把它修缮好、保护好,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愿意去参观,愿意去接受的这样一些历史环境。

第三,我们还要把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叫它“活起来”,活起来就是要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能远离我们的生活。

刚才我举的古建筑不能把它们锁起来,我们的一片遗址,也不能把它封闭起来,而能成为我们的文化旅游,人们去珍惜去向往的地方,从“保起来”到“美起来”到“活起来”,是我们从大规模城乡建设中,走到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再走向我们今天走向未来,我们的必由之路。

Q:单老师您好,我是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2023级的赵晓晓,我的家乡是八朝古都河南开封,我选择这个专业,也是想让家乡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看到,我想请您指导下,我们年轻一代如何让开封古都以及河南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与保护呢?

A:因为开封是我们的古都,最初无论是我们六大古都到八大古都始终都在。开封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首先北宋在历史上其实是科技和文化非常繁盛的一个区域,今天有大量进入我们教材的也好,进入我们历史的一些珍贵历史的记录。但是开封它的特色,因为在黄河边上,所以黄河不断的决口,不断被淹没。黄泛区,它就是变成了就是我们所说的就是城摞城的一个城市。

当然开封有这个比如繁(bo)塔、有铁塔、有一些古建筑群,包括特别好的开封城墙,也办了非常好的博物馆。但是我们一直期待能把我们城摞城的这个遗址能够有所发掘,这两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天我们的几处考古发掘都有重大的成果,揭示了这个古城的它的面貌,比如我们的地上下去三米就是清代的,下去五米就是明代的,下去八米其实就是唐代的,这样的一层一层的叠落,就能立体地展现出开封的面貌。这种展示是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科学的考古发掘,通过考古调查考古安代,然后列入考古计划,然后进行考古发掘,能够不断地通过揭示以后,把一个完整、开放、立体的开封就能够呈现出来。比如故宫里面也是,我们也在进行考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所有扰动地面的都要进行考古。所以我们也能够逐渐的通过不断的积累,能把元大都的遗址能够在明清北京城的故宫里面能够呈现出来,开封在这方面会有更大的潜力、更多的期待。


动感地带M-zone RADIO晚安电台

甜甜的声音哄你入睡

更多精彩锁定

动感地带和咪咕音乐

祝大家好梦,晚安啦!


编辑:杨晨
校审:康诗蕾
监制:赵珅

   戳下方名片关注「咪咕」
👇不定期带你解锁重磅福利👇

咪咕
打造极致体验的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