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科融合之道 展现文化多元之美--献县东方完全小学参加六校共同体开展的“学科融合“教学展示活动

百科   2024-11-10 20:47   河北  

践行学科融合之道

展现文化多元之美

为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间的均衡、和谐发展,11月6日,献县东方完全小学校长唐京慧带领我校十余名教师抵达沧州市育红小学,参加六校共同体“学科融合”教学展示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献县教育局教体局党组成员、七级职员葛国柱、沧州市运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建忠、献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刘桂余及献县东方完全小学、沧州市重庆路小学、沧州市育红小学、献县第三实验小学、河间市曙光小学、十五级乡边马中心小学的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共计60余人。

跨学科课例研讨 共筑教育新生态

育红小学张颖老师《指尖上的锦绣》将美术创作与非遗绒花传统文化相融合,探究了非遗绒花的历史渊源和制造工艺,启迪着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争做非遗小达人,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深度。

重庆路小学王朝迎老师在《大象的耳朵》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融入了科学心理学艺术等元素,使得学科之间的融合,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真正实现了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广度。

献县第三实验小学的付秋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课例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争做小小观察员”主题展开,打破了固有的传统课堂模式,通过语文与科学、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们了解了爬山虎脚的形状、位置、颜色,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让学生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作用,同时也能够借助其他学科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河间曙光小学张俊娟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制《科技改变世界》结合生活经验,让孩子们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结合时生活与科技的关系,体现了跨学科教学还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我校王蕾老师的《夏天里的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生物的成长,山河大地等非生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长,体现了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珍惜时间,同样利用人生的夏天用力的生长。体现了跨学科教学的温度。

献县十五级乡边马中心小学的五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题为《融合多元文化 共筑学科桥梁》学科融合校本教研成果分享,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跨学科融合课的教学案例。拓宽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推动课堂教学及育人方式的变革。




























非遗绒花与课桌舞 校园文化的多元交融





与会人员参观了育红小学非遗绒花工作室。踏入育红小学的非遗绒花工作室,仿佛步入一座传统手工艺的宝藏殿堂。色彩斑斓的绒花在展示架上绽放,丝丝缕缕皆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老师们在此驻足欣赏,轻轻触摸那细腻柔软的花瓣,感受着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


育红小学的学生也展示了精彩的课桌舞表演,欢快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坐在课桌前,以桌面为舞台,双手灵动挥舞,身躯活力摇摆。或轻盈舒缓,似春日拂柳的微风;或激昂奋进,如搏击长空的雄鹰。为与会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学科融合  研思并进

最后老师们就今天的课例进行了研讨。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剖析课例中的闪光点与待改进之处。每位老师都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悟,从而对跨学科教学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老师们将以此次研讨为契机,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语文的表达能力、数学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探究精神等多元思维看待世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核心素养在跨学科学习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校际联动,共享资源,共育英才。此次“学科融合”教学展示活动在教师们教书育人、深化学科实践的路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六校共同体必将齐力奋发、积极探索,共同书写好六校共同体的篇章,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王文晋

审核:常连花

监制:唐京慧



献县东方完全小学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






献县东方完全小学
东方完全小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