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很多负面行为,其实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近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的2024年首期未成年人护苗家长课堂上,心理指导师李秀丽以“情绪”和“关系”为关键词,让家长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来了解孩子,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此同时,该县护苗驿站2024年“矫治纠偏一期班”,12名孩子们的学习进度条也已过半。
未成年人护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校社多方联动,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自全省开展护苗驿站试点建设工作以来,陵水创新打造护苗驿站,搭建了“一站式”全方位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平台,并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护苗工作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8月,该县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数和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9.55%、40.5%。
位于光坡镇的陵水黎族自治县护苗驿站去年完成了升级改造后,配备了功能培训室、心灵驿站、VR未成年人教育展厅、心理宣泄室等功能性场所设施。“我们整合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多方资源,建立由政法骨干、家庭教育指导师、德育老师等100余人组成的多种类、全方位的师资资源库。”陵水黎族自治县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陵水黎族自治县护苗驿站引入社会专业力量——西罗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管理运营,并配备7名专业社工、103名志愿者,建立“护苗驿站专业社工+N”包保帮扶机制,推动六类包保帮扶未成年人总数由3348人下降至1944人。
过去,重复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存在“收治难、转化难、巩固难”的问题。为此,陵水依托护苗驿站阵地,积极探索“矫治纠偏班”这一专门教育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脱轨’的孩子能够重返正途,现在不仅愿意沟通,还能够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我们真的特别欣慰。”来自新村镇的小伟(化名)母亲十分感慨。因为家长忙于务农而疏于管教,小伟每日逃学混迹在校外,还为朋友“义气”与人打架,进出派出所成了“家常便饭”。
去年,当地派出所帮助小伟进入该县护苗驿站的“矫治纠偏试点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期间,教育部门对其保留了学籍。除了日常的操课之外,护苗驿站还开设了心理课堂、法治教育课、生命教育、技能培训等多项课程,孩子们还会去到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地开展公益实践,加入爱心接力。
“护苗驿站根据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心理矫治、习惯纠偏、亲情修复三大方面,科学设置课程,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源头上纠正重复罪错未成年人行为习惯,促使其向好转化。”西罗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认证指导师李秀丽为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开展心理矫治、心理辅导,“纠偏班课程结业后,我们会长期对学员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生活状况以及在校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转化效果不理想的学员及时‘回炉’,保障矫治纠偏工作成效稳固。”根据公安机关统计,今年“矫治纠偏班”期间,该县未成年人盗窃类治安案件发案数环比下降80%。
与此同时,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弥补家庭监护缺失,陵水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未成年人护苗家长课堂工作方案》,从今年9月至12月底,为期4个月,每月2期课程,依托县、乡镇、村(居)三级护苗驿站阵地,本着“就近、方便、分级、分类”原则,开设县、乡镇两级护苗家长课堂,对500余名重复罪错未成年人监护人和长期疏于监护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监护人开展集中授课,督促落实监护人责任,配合司法机关对问题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预防和减少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据介绍,陵水黎族自治县护苗驿站自建设以来,根据各单位、各乡镇需求,优化外派服务工作流程,形成订单式服务等配套工作机制,先后为农村留守儿童、孤困儿童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寒暑期营会、护苗“直通车”、特色研学、“云上守护”等活动180余场次,针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共开展“订单式”心理健康服务157人次,成功促使106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返校复学。
下一步,陵水将持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多方资源,打好“护苗”“育苗”“壮苗”三套组合拳,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推动护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全力护航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刘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