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读懂冯化成出家的举动,顿悟他悲凉结局后的真实隐情
文摘
2024-10-30 17:03
湖南
《人世间》中冯化成的结局,出家做了和尚,令人唏嘘又感慨。当年,周蓉为了追随爱情,不顾一切留下一封信便跑到了贵州大山深处,追随一个离过婚比她大十几岁的劳动改造分子冯化成,父母为她痛心不已。后来两人结婚了,可周蓉发现冯化成并非像他的诗那样清新脱俗,他其实就是一个俗人,而且还要伪装得很清高。周蓉逐渐心生怨恨,曾经发誓要一辈子守候爱人的冯化成出轨了,还主动提出离婚。冯化成带着他的第二段美好爱情去了法国,几年后他变得孑然一身,回国后便独自在贵州的金坝村小学校附近的一家寺庙做了和尚。冯玥见到已经出家的父亲,既惊讶又伤感。可冯化成却淡然地表示,能够失而复得见上一面,此生已然无憾。周秉义才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可以为了自己的事业抛开一切欲望,忍受所有的委屈。而冯化成却不是,他既想沉浸在自我的理想王国中,却又耐不住俗世中名利的诱惑,却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伤痕累累,最后干脆彻底逃离俗世,来求得内心的宁静。冯化成的童年是不幸的,父母双亡,无依无靠,但是他的内心却又是如此丰富,成为了一名诗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冯化成被发配到贵州进行劳动改造。在那里,他举目无亲,每天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受到当地人的管教和歧视。这对于一向清高的冯化成来说,是一种直达灵魂深处的打击。周蓉那年才十九岁,她是光子片最漂亮的女孩,可是为了追随从未谋面的诗人,她如飞蛾扑火般,投身到了贵州那个不毛之地,而且心甘情愿,甘之如饴。这对于当时落魄的冯化成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光。周蓉为了和冯化成在一起,不惜和父母闹翻,几年都不曾有书信来往。后来周父不忍心女儿独自漂泊在外,带着平时节衣缩食省下的食物和物资去看望女儿,周蓉见到父亲后恳求他接受冯化成。周父心痛女儿之余,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女婿,在得知冯化成因为改造而无法回家过年,当即表示要留下来陪他们过年。冯化成感动不已,跪在周父面前发誓,要永远爱护周蓉。我想,这时的冯化成内心是真诚而恳切的。他,一个年近中年的落魄男子,能够得到周蓉这样才貌俱佳的少女的倾慕,而且还能得到周蓉家人的接纳,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抚慰。周蓉和冯化成之间的这种感情究竟是不是爱情,很多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两个人之间还是有爱情的,但是这种爱情是建立在崇拜之上的一种情感寄托,虚幻而不真实。当时在贵州的时候,在那个相对与世隔绝的地方,又处于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内心的欲望都被压抑了。所以两人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一个是满腹诗书的才子,一个是爱好文学的文艺青年,在那个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相互取暖,相依为命,彼此的感情纯粹又温馨。每当辛苦劳作后,冯化成还不忘在乡间小道中采一束艳丽的小花送给周蓉。后来,三人回家探亲时,冯化成不顾劝阻,因为一首诗把自己送进了大牢,周蓉为了救他,把孩子丢给弟弟不管。从这里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缺陷,都是极度自私,以自我感觉为中心,根本无视他人,也不会对他人感同身受,更不用说是换位思考了,所以这将注定两人的情感无法长久。终于两人回城了,冯化成回到了北京,周蓉考上了北大,两人都扬眉吐气,生活上,物质上都有了长足的改进,而且还可以一家人团聚。冯化成虽然回到了北京工作,为了能够有房可住,他放弃了有发展前途的作协工作,不得不委身于到小小的文化馆工作。结果却只是分到了一个单间,要和整层楼的人挤公共卫生间,在公共厨房中做饭,这让周蓉满腹牢骚。因为没有套房,那么就意味着一家三口依然要过着分居的生活。曾经的冯化成在周蓉的眼中,就是神,他充沛的灵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令她折服。如今,周蓉已然是北大的才女,而且成年后的她不仅有精神需求,更有物质需求。而此时的冯化成,却只是一个文化馆的普通一员,他的诗和才情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合时宜又一无用处。原以为北京的才子来到吉春,必然会受到重用,可现实是,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令冯化成再次品尝到了无尽的失意和深深的失落感。与之相反的是,周蓉的事业却一路凯旋高歌,从大学老师一直做到了副教授,在外面备受尊重的她更加看重自己的颜面。周蓉的眼神中充满了不满,这些都让冯化成如芒在背,他想努力改变这个困局,却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后来,冯化成为了自己的诗能够得奖,不惜放下自尊心去送礼,这更加引起了周蓉的反感和鄙夷。蔡晓光认为周蓉作为副教授已经符合条件了,替周蓉给了主管分房子的人送礼,对方痛快地答应了,可是分房的结果出来后,却没有周蓉的份。一气之下,她找到负责分房子的苗处长,直接要回了蔡晓光送的海参,周蓉告诉蔡晓光,她不想用这种方式住房子了,即便是住了也过不了心里的一关。冯化成感到今后分房更没有希望了,他责怪周蓉不懂事,周蓉则讽刺冯化成变了,变得庸俗不堪,可以为了一首诗去到处拉票,挨家挨户的去敲门,简直就是猥琐小人。冯化成恼羞成怒,差点要动手,气愤之余,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感。这场被传为佳话的爱情,如今早已变得千疮百孔,两人都在这场婚姻中感受到失望和疲惫感。本来引以为傲的才子佳人的婚姻,如今却成为了一个笑话,这对冯化成的打击是致命的。正如蔡晓光说的那样,当初周蓉把冯化成捧得太高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不远千里去找他,那样的起点太高了,现在的反差就让冯化成觉得落入尘埃。最后,冯化成颓然发现,自己即便失去了文人的风骨,也没有换来想要的现实层面的东西,房子遥遥无期,事业上则停滞不前。更让他沮丧的是,周蓉对他的爱情早已经成了明日黄花,留下的只是怨恨和鄙夷。而就在这个时候,青年诗人王紫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从这个女孩的崇拜目光中找到了久违的尊严和虚荣感。其实,王紫就如昔日的周蓉,沉醉在冯化成的诗中,自以为这就是爱情。而冯化成,他之前或许是爱过周蓉,但是他对于王紫根本就没有什么爱意,他只是沉浸在对方的崇拜之中,来拯救他摇摇欲坠的精神世界。为了回报王紫的爱,更是为了报复周蓉对他的轻视和小看,他率先提出了离婚,来挽回他在周蓉那里丢失的自尊和骄傲。可是当周蓉说,后悔了自己年轻时候犯下的错误,当时以为是爱情,其实那只是年轻时候的冲动之举。我想,冯化成是一个极度自私,极度自我的人,他从来没有真正地爱过别人,他爱的只是自己。冯化成和王紫到法国后,那些引以为傲的诗自然没有用武之地,他的失败和无能再次显露,王紫当然也会像周蓉那样,由崇拜转而鄙视,最后决然离开。冯化成,一个如此骄傲的人,竟然两次摔倒在同一条阴沟中,而且一次比一次重,一次比一次付出的代价要大。他当然无法接受,更无法承担,寺庙成了他最佳栖身之处,他可以在这佛门净地远离俗世的纷纷扰扰,也许是无奈之中的最好选择吧。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冯化成年轻的时候,由踌躇满志跌入了万念俱灰,中年平反后,又从万念俱灰转而踌躇满志,可是现实生活,让他再次品尝到了万念俱灰的苦涩。这也许就是生活,谁也无法一劳永逸,享受一世的安好。《人世间》讲述了真实的人世间,也许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从中品味到人生的各种境遇,从而可以感悟到一些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