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鹤城 向新而行丨卫星软件工程师张春悦:和卫星“对话”的“牧星人”

民生   2024-12-09 11:45   河南  

“地面接收站状态正常!卫星遥测信号正常!卫星运行状态正常……”12月5日,在中国中部(鹤壁)卫星测运控中心大厅,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副部长、卫星软件工程师张春悦正与卫星测控工程师、地面接收站工程师等技术人员一起,全面检测和调试相关设备。














































继2023年3月“女娲星座”首发“中原1号”“鹤壁1号、2号、3号”4颗卫星成功发射组网后,“女娲星座”重要组成部分“中原2号”卫星的发射任务目前已进入准备阶段为确保此次任务顺利进行,航天驭星的工程师们早早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这也是中国中部(鹤壁)卫星测运控中心建成以来,首次承担卫星发射的测运控任务。

“牧星人”


卫星在距地球几百公里至几万公里的太空运行,宛如远在天边的风筝,需要一根“风筝线”来感知卫星的状态并控制其工作节奏。这根隐形的“风筝线”就是由卫星上的测运控单元、地面接收站和测运控软件共同组成的测运控系统。

张春悦是一名卫星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开发和维护卫星相关的软件系统。熟悉他们工作的人,会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牧星人”。

“牧星人”需要做哪些工作

张春悦介绍,他的工作需要先进行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深入了解卫星任务的类型(通信、导航、遥感等)和目标、要求,进而规划软件的总体架构和模块划分;接下来设计软件与卫星硬件的接口,以确保软件能够正确发送指令控制硬件工作,并能接收硬件传来的数据。

进入软件开发阶段后,软件工程师会进行程序编写,针对卫星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对代码进行优化,还会进行一系列软件测试与验证,确保软件在整个卫星系统中的功能完整性和兼容性。

“做完这些,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还需要进行软件维护与更新。”张春悦说,比如,监测在轨卫星软件的运行状态,通过地面接收站接收卫星发送的软件运行数据,如内存使用情况、CPU负载、软件错误日志等,及时发现软件故障或异常,对于一些小问题,可以通过远程指令进行修复。同时,软件工程师还会根据卫星任务的扩展或技术的改进对软件进行升级,比如增加新的观测模式、提高通信协议效率等。

在商业航天产业链中,卫星测运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卫星发射后能否顺利执行既定任务。由于卫星工作环境极为复杂,必须依靠测运控系统对卫星进行全程跟踪,包括确定卫星轨道、监视卫星状态、向卫星发送遥控指令等,从而对卫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中国中部(鹤壁)卫星测运控中心

张春悦介绍,中国中部(鹤壁)卫星测运控中心的硬件环境包括标准化机房和测运控大厅。机房内配备了高性能数据处理服务器和大容量存储设备,将为“中原2号”卫星的测运控任务提供充足的算力和数据存储保障。在完成基本的软硬件测试工作后,团队还将进行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演练,以提升系统能力,确保卫星发射及测运控任务顺利进行。

张春悦表示,航天驭星对“中原2号”卫星的测运控任务充满信心。接下来,他将和团队成员一起,按照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多次反复演练,确保在星箭分离后第一时间接收到遥测信号。

记者手记

“键”指苍穹,“令”贯星河。当卫星搭乘火箭被成功送入太空后,卫星测运控工作才刚刚开始。从接收到卫星的第一个遥测信号,到卫星寿命终止,测运控工作需要贯穿卫星的全生命周期,持续开展在轨监测、轨道控制等工作。

航天驭星的卫星软件工程师、测运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和飞控系统,时刻关注卫星飞行姿态和在轨状态:当潜在撞击风险出现时,他们需要发出指令,调整卫星的轨道高度实施规避;当卫星姿态异常需要调整时,他们会认真核对每一个操作细节;当指挥中心批量发出指令时,他们慎之又慎、通力协作,确保每一帧注入数据准确无误……

通过采访,记者再次感受到我市商业航天发展的澎湃动能,相信鹤壁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市的步伐会越走越稳!





来 源: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 范鑫 记者 朱向阳/文 首席记者 范鑫/图

责 编:吴奇亮

校 对:王艳茹 丨 审 核:冯丽敏

总值班:安 荣 丨 监 制:靳丽娜

法律顾问:河南大正永衡律师事务所 王雪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09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鹤壁日报
鹤壁最权威的政经新媒体,聚焦时政热点,洞察经济走向,关注民情民生,提供决策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