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市发布《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为区域加速发展带来新机遇。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持续加强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合作,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速从“人才集聚地”向“人才创新高地”的转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三项改革“破局”,科研成果“突围”
新年伊始,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紧张地进行技术测试。“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落地,到了年底,算是又有了新收获。”公司负责人王斌兴奋地说。
王斌所说的平台,是指“陕西省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这是陕西省实施“1155工程”、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举措。氢易能源能够入选,得益于其有机液态储氢核心技术。
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在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支持下应运而生,是一家新型氢储运技术公司。
怎样让好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王斌坦言,这离不开“三项改革”以及秦创原的助力。“‘三项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秦创原作为全省最大的孵化平台,能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2021年12月,氢易能源落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研发基地。在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的悉心服务下,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先后获得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重塑集团的投资,2023年年底又拿到了国中资本和西安财金的近亿元A轮融资,实现加速发展。
“多亏了秦创原的‘牵线搭桥’,我们在彬州的工厂也即将投产,届时将具备每天数十吨的氢储运能力。”王斌满怀期待地说。
近年来,西咸新区出台《关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试点促进“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率先开展“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打破体制机制束缚,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此外,新区还组建了科技经纪人队伍,常态化深入高校院所挖掘科技成果,构建了“挖掘-落地-服务-展示-打榜”全链条推进机制。
科学评价“导航”,人才活力“绽放”
2024年12月26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发布了《对陕西省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的公告》,西安锐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上榜”。
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刘明和王斌一样,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他的团队多年来专注于软磁材料和相关器件研发,成果解决了我国目前95%的金属软磁粉芯高度依赖进口的难题,在通信、航空航天、工业设备、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教授、创业者的身份,刘明还是秦创原创新人才。他表示:“这是一个新方向,人才评定既看重论文、职称,也重视市场和应用。”
近年来,西咸新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出台了系列政策,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工艺改进关键作用的“高精尖缺”人才纳入自主认定范畴,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更多人才自主认定权和更大自由度。
截至目前,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有21位高校老师自评入选“秦创原创新人才”,首批入选人才创立的科技公司已获得13项专利,完成3轮融资,其研发的高品质电感器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动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西咸新区对人才的支持不止于评价体系。以刘明团队为例,新区不仅为他们引进了华为、新华等知名企业的优秀高管,助力补强管理和销售团队,还为公司匹配了1600平方米的中试厂房和1400平方米的运营、实验场所。目前,锐磁电子已完成两条全自动化中试生产线建设,实现了产品生产和测试验证,企业加速发展。
政策“激活”,人才链融入产业链
元旦刚过,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吕春林就早早来到公司,与团队一起为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制定优化方案。加入陕西西咸新区众力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来,吕春林已带领团队对产品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
作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为何能长期在企业工作?这得益于西咸新区此前推行的“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政策,其中“人才池”是关键一环。
高校对人才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凭借这一优势,高校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引才聚才,形成“人才池”,并打破学校用人“围墙”,向企业等经营主体、用才主体开放。联合招聘的人才,人事关系在交大,日常由交大和企业共同管理。
此外,“项目池”“资金池”与“人才池”高效协同,根据“三池”对接机制,定期发布人才清单、技术清单、项目清单,向各市场主体、用才主体开放,按照市场需求、研发需要进行“人才+项目”或“项目+人才”的精准匹配,有效加强了高校、企业和地方之间的科技创新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4年年初,吕春林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咸新区众力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为该政策的签约人才。
既是高校科研人员,又是企业技术总监,吕春林的工作热情高涨。“拥有双重身份意味着更多机遇。”几个月的驻企经历让吕春林收获颇丰,“让我站在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上,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自“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启动以来,“人才池”累计引进、储备各类人才105名,“项目池”储备有人才需求企业34家、项目43个,“资金池”资金规模达5000万元,270个成果转化项目注册落地。越来越多的人才走进企业,走向市场,推动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
未来,西咸新区将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融媒体中心 王紫薇)
往期精选
聚集创新要素
激发创新动能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