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音樂之父”巴哈如何用作品說話?】

文摘   2024-08-27 21:50   中国澳门  





刻苦自學的音樂全才

巴哈(J. S. Bach)於1685年出生於德國,其祖父、父親和哥哥均是音樂家,絕對稱得上是流著音樂家的血,整個巴哈家族直至19世紀,甚至擁有超過七十位音樂家,優良音樂基因延續了好幾代人。而巴哈的音樂啟蒙者則是父親,自幼承襲了父親的小提琴技巧,早年喪父後,便在哥哥的指導下,掌握了風琴和小提琴演奏。中學畢業後,巴哈開始在教堂擔任樂師,生活貧苦,卻在艱苦的環境下自學作曲,並創作了大量作品。



作品逾千,影響莫札特、貝多芬

巴哈一生極為多產,作品逾千部,而且每部作品質量都極高,對許多音樂形式都作了重要的推動和創新,成為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典範,且深深影響了後世的音樂家,當中包括“音樂神童”莫札特和“樂聖”貝多芬。巴哈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必數名垂青史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以及如今經常被廣告及電影使用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等。



離世後才成名

如今,巴哈被公認是音樂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之一,但其實巴哈在世時,作品鮮為人知,甚至在去世後,也甚少人知道這位作曲家,不少作品手稿亦已遺失。直到巴哈去世後近80年,他的作品才被另一位著名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發掘並發表,音樂界才漸漸確立巴哈無可取代的歷史地位,更享有“音樂之父”的美譽——名符其實用作品說話!



今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的音樂會《利奧尼達斯.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由曾推出《巴哈小提琴協奏曲》專輯的小提琴家利奧尼達斯卡華高斯(Leonidas Kavakos),聯手阿波羅樂團(ApollΩn Ensemble)演奏巴哈18世紀早期創作的作品,包括《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及《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並嘗試以最少的樂手進行演奏,務求營造精緻細膩的音樂氛圍,帶觀眾回到巴洛克時期。不論是巴哈樂迷,抑或是古典樂的愛好者,都一定不能錯過這場精心策劃的演出!




利奧尼達斯・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

11/10 │ 星期五 │ 20:00

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票價:澳門元 400, 300, 200, 150



延伸活動

演前導賞:《利奧尼達斯・卡華高斯與阿波羅樂團》

11/10 │ 星期五 │19:00-19:45

澳門文化中心會議室


語言:粵語

對象:6歲或以上人士

講者:傅瑰琦


截止報名日期為10月2日,請登入一戶通活動報名系統登記。





更多精彩節目可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文化局“澳門國際音樂節”專題網頁。




網上購票



延伸活動網上報名



澳門文化局 IC
以文化鑄造城市靈魂,傳播美好價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