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郓城】菏泽郓城:项目建设提速提质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摘   2024-11-19 09:00   山东  

11月1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菏泽郓城:项目建设提速提质赋能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客户端原文】

当前在郓城县各个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快速推进,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一个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为郓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以来,鲁运化工新材料、万东康源医疗等多个过亿元项目新落地开工;圆通菏泽智创园、泰和纺织智能化提升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先后投产;大唐电力、旭阳尼龙66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      

郓城绿色开采分公司新型多功能建材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完成首次充填作业仅用了112天,刷新了项目申请、落地、投产的“郓城速度”。     

该项目主要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充填膏体和新型多功能建材,广泛应用于建筑、装修、矿井充填及户外营地等领域。该项目采用“新型多功能建材加工”和“膏体充填开采”等新技术,创造了省内“四个之最”(输送距离最长,输送垂直最深,充填能力最大,充填设备最优),填补了菏泽地区“充填开采”技术空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了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实现了生态优先和经济效益双赢。     

据项目工作人员郭浩介绍:“相较于传统开采方式会留有采空区致使地面大面积塌陷,充填开采工艺是以体积换体积,大大降低地面沉降。年可处理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固废垃圾100万吨,有效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该技术可在其它矿井广泛推广应用。”      

今年1至9月份,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2亿元、增长5.5%,总量全市第二;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亿元、增长5%,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二位;县级税收收入20.6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28.6亿千瓦时,总量全市第一。     

为建立良好营商环境,郓城县严格落实“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帮包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措施、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链条”护航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进、全方位服务、全效能保障,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总投资93亿元大唐郓城电力示范项目,之所以创出了工程建设的“大唐速度”,不仅得益于组织开展安全、高效、规范施工建设,打造出“智慧工地”。更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帮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郓城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种难题,超前为工程项目办理施工手续,2号机组开工时间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县里妥善解决职工保障性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该项目预计2025年底完工投产,年发电量预计100亿千瓦时,较常规机组年节约标煤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6万吨。在“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实现新突破,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鲁运年产30万吨预焙阳极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今年1月份正式签约,县手续办理专班上门服务,帮办代办,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开工全部手续,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开工建设。”郓城县化工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韩跃轩介绍。     

郓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创造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先导、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4+3+1”新兴产业体系,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成昊高科技医疗器械制造项目生产线装配珈玛数控、雷鸣数控激光切等先进生产设备,确保生产出高性能自体血液回收机,目前全国仅有2家企业能够生产。该产品属三类医疗器械,是国内最高等级的医疗器械,也是国家急危重症生命支持设备。    

近年来,郓城县积极推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形成了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政府的引领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郓城县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产业繁荣的画卷正在郓城大地徐徐展开。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 李志臣 通讯员 赵考壮)

来源丨光明日报 郓城融媒
编辑丨李爽
审核丨王兆军 曹翠兰
终审丨李印杰

郓城融媒体中心
宣传大美郓城 共建文明城市。 为媒体和个人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与读者之间更好的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