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不罚、停车免费,春节“宠客”不打烊 | 新京报社论

时事   2025-01-26 22:07   北京  

“轻微”不罚、停车免费,这些柔性、周到的服务也让温暖充盈在回家路上。
▲资料图: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图/IC photo
新京报社论
春节将至,多地发来“邀请”。
据微信公众号“江西公安”1月26日消息,今年春节期间,江西多地警方推出“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允许停”便民服务措施。此前,河南、四川、湖南等多地均宣布春节期间“首违不罚”“便利停车”。
同日,“合肥城管发布”发布消息,春节期间,安徽合肥市区30809个路内泊位全部免费停放。此外,江苏扬州、无锡、苏州,浙江杭州、衢州等地也纷纷开启“宠客”模式,发布了春节期间免费停车的指引。
一个传统的中国年,首先是一个流动的故事。这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每年春节都要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亿万国人将踏上往返家乡、旅游休闲之路,今年也不例外。据交通部门预计,为期40天的春运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而自驾出行居于主体地位,预计跨区域自驾人员出行规模达72亿人次。
“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车驾管业务办理“不打烊”、轻微财损交通事故“全域快处”等等柔性、周到的服务,无疑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能够让沉浸在年节喜庆氛围中的国人,感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照拂、关爱,也让温暖充盈在回家路上。
一个传统的中国年,也是一个停靠的故事。奔波无限,车行有疆。每年的节假日,部分旅游城市、热门城市都会人满为患,车位难求,看似年味儿十足,实则狼狈得很,何处安放车辆,确实是一个问题。今年多个城市纷纷推出免费停车的政策,让人们能够有一个温暖的停靠“驿站”,这份便利堪比雪中送炭。
不管是“轻微”不罚,还是停车免费,此类政策设定的“门槛”并不高,之前很多地方都曾推行过,也取得了不错效果。像河北正定,不仅全城免费停车,同样也“首违”免罚。可见,只要肯用心服务民众,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仍在于以改革的思维,转化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这也是春节开门迎客的正确姿势。
城市也好,道路交通设施也罢,都是服务于人的,人才是城市治理的核心要素。各项举措、办法都应围绕着人的便利来设计、推进,而不是相反。事实上,前些年,有个别地方在春节期间收取高额停车费,乃至逐利性执法,而也恰恰是因为“大过年的”,很多人都自认倒霉。
同样是“过年”,却有两种处理路径,发人深思。这也越发凸显了当下很多城市纷纷推出便民措施的诚意。节假日期间车辆多,路况复杂,还有些人对路线不熟悉,发生一些轻微违法,完全可以包容审慎处置。而停车难虽然是商机,但免费停车会让人无牵无挂,而这些都会成为城市推广的一大助力。
当下,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发展文旅产业,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除了硬件如景点、文物等比拼外,城市的态度就越发显得重要,这也是一种软实力。相信一个对外来人温暖相待的城市,注定不会“寂寞”。
当然,“轻微”不罚、“首违”免罚,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交通法规。柔性执法的另一面,则是对诸如酒醉驾、三超一疲劳、无证驾驶、违法载人、随意变道和占用消防通道违法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严肃查处。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无论你在回家路上,还是奔赴旅途,柔性的执法、周到的服务,都是这个春节的温暖使者。这些出行的具体细节,虽然很小,小到每天都可能遇到,却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每一点温暖,都会在心灵中泛起涟漪。
何况,这是在春节,这个所有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能够多一点温暖,多一点便利,多一点快乐,甚至关系到这一年会有一个好的开端。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

国家出手破解投保难,为新能源车主消除痛点 | 新京报快评
《漂白》美化反派?罪恶不该被娱乐化“漂白”| 新京报快评
寒潮暴雪大风大雾预警齐发,自驾返乡千万要小心 | 新京报快评
大学生“普通话羞耻症”:方言是回归乡土的确认键 | 新京报专栏
禁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募捐,“卖惨”营销当止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