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发展“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产业规模预计可达6700亿元。在低空经济的版图中,无人机产业扮演着核心和主导角色,并被确立为我国“十四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8%,2027年可达2512亿元。无人机产业的兴起,为低空照明产业开辟了新的市场需求。随着无人机在物流配送、空中拍摄、农业植保、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低空照明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无人机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执行任务时,需要可靠的照明系统来保障飞行安全和任务执行效果。LED具有高亮度和强稳定性,在低空照明领域大有可为。近20年,江门市的LED产业发展迅速,已有上中下游企业3000多家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十三五”时期,我市照明产业已达到年产值160亿元,目前已增长到300多亿元。在LED产业领域,江门积累了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获得“全国绿色(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广东省LED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火炬计划LED产业基地”、“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等多块金字招牌,具有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备的配套体系。因此,江门照明产业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发挥好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与低空经济相适配的LED照明产品,为低空飞行提供安全保障,为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江门LED产业进军低空经济“新赛道”,研发生产低空照明产品,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低空照明产业发展规划。二是低空照明产业链缺乏韧性,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亟需提升。目前,我市LED企业在低空助航照明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且研发投入有限。这限制了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升级,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三是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面临挑战。江门市LED企业对低空助航照明这个新兴市场,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尚待提升。还有对目标市场的深入了解,精准营销策略的制定,也同当前形势要求不相适应。四是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也有待营造和加强。(一)政府重视,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江门市LED产业基础,布局低空照明产业,建议在江门国家高新区打造低空照明制造基地。建议江门市政府成立低空照明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负责研究国内外市场趋势、技术动态及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符合江门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将江门国家高新区作为承载低空照明发展的核心产业聚集区,发挥高新区LED产业链优势,通过政策、资金支持,促进低空照明与LED产业融合,推动LED企业参与低空照明产品研发生产,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江门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低空照明制造基地。(二)强链补链,积极作为,招引低空照明龙头企业落户江门高新区,促进产业聚集链式发展。根据江门低空照明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制定招商引资目录,重点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链主企业;同时注重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对有意向落户江门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式,带动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三)引进低空照明研发成果和先进企业的优势技术在江门落地产业化。成立专门的科研成果引入工作小组,负责对接上海、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收集并筛选适合江门需求的低空照明科技成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为引入的低空照明科技成果提供实验、测试、中试等配套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低空照明产业联盟建设,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同时,建议在市高新区江海区设立低空照明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与品牌效应。此外,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投向低空照明产业,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五)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议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与低空照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低空照明产业研讨会与技术交流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紧贴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网络沟通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此外,鼓励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六)深化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政府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对低空照明市场的深入研究,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为江门LED照明企业提供详实、准确的市场动态与趋势预测。组织江门LED照明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的照明及航空展会,通过搭建特装展位、组织新品发布会等形式,全方位展示江门LED照明企业的创新成果、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来源:中照网
编辑:严志祥
监审:严志祥
监制:丁云高
新闻热线:189 0281 9021(微信同号)
业务咨询:189 0086 0927(微信同号)
© 中国照明网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怀柔科学城照明规划与实施
【一图读懂】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
首钢园区4号高炉灯光设计
总投资5.9亿!上虞“江南不夜城”已竣工!十三弄主题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