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宗!集美遥遥领先!

政务   2024-11-01 12:01   福建  


垃圾分类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分出低值可回收物?



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如今又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明确答案,而分类产生的碳减排量,甚至可以用来交易。昨天上午,全国首宗居民社区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碳减排量交易在厦门市集美区成功签约,共交易集美区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碳减排量2450吨。







签约现场



通过“政府+社区+居民”的合作模式,集美区探索出一条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新路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居民社区,分出1吨低值可回收物,可以减少多少碳排放量?这个问题,从昨天起,第一次有了答案。在全国首宗居民社区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碳减排量交易签约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叶志隆博士介绍,根据核算,每分出1吨低值可回收物,可以减少1.6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个数字从何得来?为了给低值可回收物的碳减排成效提供科学量化的依据,集美区住建和交通局、集美区环境卫生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同开发了《居民社区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碳排放方法学》。经过实地调研和核算得出,2023年,集美区通过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共减少2450吨二氧化碳排放。


以上两图/李大同 摄


如今,这些“碳资产”通过专业平台进行交易,还获取了相应的资金收益。“2450吨碳减排量交易得到2万余元。”集美区环境卫生中心副主任方政晴说,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垃圾分类宣传科普活动、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增强分类投放积极性。


她表示:

“做好垃圾分类不但提升生活环境,还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可以换钱。这些钱再用到居民身上,会让大家更加有获得感。”




昨天上午,位于信毅社区居委会的集美居民小区低值可回收物宣教馆开馆,为居民提供更多低值可回收物的科普及宣传。这个宣教馆场地虽然不大,但内容“五脏俱全”,不仅展示了不同低值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流程与去向,还对低值可回收物分类碳减排量交易进行了详细科普。“作为临近居民小区的社区活动场所,这里将成为宣传与科普的优势阵地。”方政晴表示,通过身边的“微科普”不断潜移默化产生影响,引导居民从源头养成分类习惯。





这些都是低值可回收物,通过回收利用可以变成有价值的材料。

将手中的一次性餐盒和快递包装袋扔进蓝色低值可回收物桶中,家住水晶湖郡小区的居民连志艺告诉记者,正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宣传,分类督导员的一句句“唠叨”,让他和家人不断强化了对低值可回收物的认识,在他看来,“扔垃圾是一件小事,但好习惯需要长时间养成”。


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摄


围绕居民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如何从基层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有效回收,是全市近年来持续探究的一个课题,集美区通过“政府+社区+居民”的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新路径。



在集美区,由政府制定和完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相关制度政策,发布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明确分类标准,为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社区通过设置足够的低值可回收物收集设施、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分类投放能力;

居民则通过参与分类投放,获得环保奖励和荣誉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方共同努力

形成了有效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

推动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集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厦门日报 柯笛

▌编辑:蔡金燕  责编:黄碧娟

▌编审:刘德英  终审:王德胜

天下集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天下集美
传递侨乡资讯,展现集美人文。“天下集美”官微由中共厦门市集美区委宣传部主管,集美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