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30日,上和弦举办了四场线下交流会,特邀重量级嘉宾张渠、卢楠、孙艾藜和杨秉音出席。
6月29日下午三点,国家一级作曲家张渠老师,为我们揭秘大型剧目的音乐制作的全流程。张老师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带领我们深入探讨了大型剧目音乐的内在世界。
本次交流会主要讨论了大型剧目的制作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工作职责,以及如何对整个项目进行把控。通过实际案例,他分享了自己在编曲、混音至母带制作的全链路经验,展示了一种端到端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极大地拓展了音色的创意空间,实现了艺术追求与成本效益之间的精妙平衡。
技术核心方面,高性能电脑、声卡与精确校准的声学环境是音乐创作的基石。在软件工具的挑选上,张老师鼓励创作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DAW,熟练掌握软件操作。在制作过程中要多注意音量平衡,可以提升制作质量。他向学员们介绍了预设模板对于大型剧目音乐创作的高效性,这对于管理大型剧目中错综复杂的音轨结构非常有效,确保了创作过程的流畅、有序及高效。
音乐创作应始于对剧目风格及主题的深刻洞察,融合角色特性和创意,确立音乐的主导动机。与导演的无缝和有效沟通是创新与实施并重的关键,确保音乐构思既能天马行空又能脚踏实地。关于中期Demo的制作,张老师将其视为引领剧目的关键,主张音乐先行,引领剧情起伏和舞台动作编排,让声音成为贯穿剧目的线索。
深入到旋律创作的细微处,张老师倡导“乐器思维”法,鼓励创作者化身乐手,从演奏者的角度构思旋律,以此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立体的表现力。而关于仿写的艺术,他独到见解,认为这是一场情感与氛围的提炼与重生,旨在捕捉原作精髓并赋予其新生,而非简单的复刻。
通过张老师的分享,我们得以一窥大型剧目音乐制作的奥秘,感受到了音乐与剧目结合的无限可能,增进了我们对大型剧目音乐制作流程的理解。
戴赫呈、张渠、张梦龙合影留念
卢楠·AI井喷的时代到底是谁在混音?
You or AI?
王志诚校长讲座前发表致辞
6月29日晚上七点,由卢楠老师主讲,他是立体声混音赛道题目《鲸》的出题人。这次讲座他与大家分享了他混音《鲸》的思路以及对于混音的见解。卢老师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理解,揭示音频后期制作的精髓。
卢老师在探讨音频后期制作的艺术时,抛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在一首歌曲的制作中,越是核心的创作部分越在前面。一旦录音或编曲环节存在瑕疵,后续混音将难以弥补。要创作出悦耳动听的音乐,编曲和录音阶段就要精心打磨,确保音色和基调符合预期效果。
在拿到混音素材时,仔细聆听整体和分轨,来感受歌曲想传达的东西。在调整EQ、压缩等“雕刻处理”之前,务必确保各音轨音量平衡已经达到最优,这是构筑完美混音的基石。他提醒大家,每个操作前都应三思, 像EQ、压缩处理等,是否真正服务于作品,警惕陷入机械式作业的陷阱。
卢老师现场为大家讲解工程
对于混音的本质,卢老师的解读是,混音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它的使命在于巧妙编织各个音轨,精准传达歌曲的情感内核,引领听众一起感受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他提醒大家,切勿过度沉迷于声音的微观调控,而忽略了音乐传达情感的初衷。
技术层面,卢老师通过《鲸》这首作品演示混音的思路和知识点,指出几个关键点:初期EQ调节旨在奠定音色基调,待音轨融入歌曲后再细化调整;在追求特定声音效果时,过程与参数是次要的,最终的听感体验才是评判标准;调整中频被视为影响声色转变的关键频段,掌握它便掌握了音色变换的关键;关于Delay,是很多大师对于人声空间感的处理方式,能巧妙营造空间感,同时能保持人声的清晰度。
卢老师分享了对AI在音乐制作领域的看法:“尽管AI技术在工业化流程中越来越强大,能够处理许多技术参数并完成混音等任务,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理解和创造力。AI可能取代一些重复性工作,但无法取代人类在音乐创作上的独创性和情感表达。真正的音乐创作需要独特的感受和创新,这是AI所无法提供的。卢老师鼓励音乐创作者专注于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做AI做不到的事情,以保持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技术是为了辅助人类更好地表达情感,而不是取代人类的感觉和创造力。”
在互动环节,卢老师邀请学员上台实操调整音量平衡,通过实践案例,与全体参与者共同剖析、学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操作体验,让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平衡对于混音的重要性。
卢老师今天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混音思维,更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的同时,不应忽视音乐触动人心的本质。希望我们能将所学应用于创作,再次感谢卢老师的分享,期待未来更多学习机会。
卢楠、王志诚合影留念
孙艾藜·用十年的坚持与热爱
迎接并打造<城中之城>的音乐设计
王校长交流会前发表致辞
6月30日下午三点,由知名影视音乐人孙艾藜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影视行业音乐人的工作经历及心路历程,并与现场的每一个人进行了有效互动。讲座围绕影视行业音乐从业者的意识和必备专业素养展开。
在项目执行的讨论中,孙老师用“小肠,篮子和表”作了生动比喻。她将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比作“小肠”,强调这不仅是被动接受,更是主动转化的过程,将外界给予的信息内化为创作的养分。提及“篮子”,她提醒我们影视行业竞争压力大,每位创作者作为“鸡蛋”直到片子发布之前都应承担起自己那一部分的责任。至于“表”,孙老师则着重说明了时间管理的艺术,如何随着项目需求灵活调整,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谈及Demo的制作,孙老师与听众共同探讨了影视行业Demo的不同——它不仅要能够准确传达创作者的情感与方向,还要做到即便在前期阶段也能让人预见到成品。在影视界,Demo已不仅仅是一个草稿,它是创意的初现,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承载着整部作品的氛围与灵魂,需精心打磨至接近完美。
而关于“老祖宗”的讨论,则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再发现。孙老师鼓励大家深入挖掘积淀下来的优秀作品,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在“音乐人的自我认知”这一话题上,孙艾藜老师深情地分享了个人体悟:在快速消费的时代,坚守音乐的原创性和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她鼓励每位音乐人清晰自我定位,勇于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在不断的尝试与反思中成长,用耐心为作品注入生命。
整场分享,孙老师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音乐深度的思考,不仅传授了技术与策略,更是激发了大家内心对音乐纯粹的追求与梦想。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更是一场心灵的触动,激励着每一位音乐追梦人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心打造属于自己的“城中之城”。
杨秉音老师特意出席孙艾藜老师讲座
杨秉音·影视剧全案的音乐设计与作曲创意思路
王校长交流会前发表致辞
6月30日晚上七点,青年作曲家、知名音乐制作人杨秉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影视剧全案的音乐设计与作曲创意思路。
杨老师与大家探讨了影视配乐的精髓——成功的影视音乐应与影片内容深度融合,无论采用何种音乐风格或技术手段,音乐的核心作用是传达情绪与听众产生共鸣。情感表达是音乐制作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音乐制作应该让听众感受到音乐与影片、角色的契合,以及它对塑造角色和推动情节发展的贡献。了解影视音乐制作流程,根据项目阶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准备,确保成功。
杨老师作为业内大师,表示技术只是传递情感的媒介,理解这一本质至关重要。明确音乐创作介入影视制作流程的时间点,是确保音乐与画面和谐统一和项目能顺利完成的前提;对于动漫项目,杨老师指出动漫领域的配乐需要达到一种“听音识情节”的境界,即使没有视觉辅助,观众听到音乐就能勾勒出具体场景,回忆起具体的桥段;而在游戏音乐设计上,则需深入挖掘游戏类型和特色,明确其卖点,同时在同类型风格中寻找创新突破口。
谈及影视剧的具体创作细节,杨老师与大家探讨了如何确立影视剧项目的音乐风格,主张从项目的核心特质出发,分析剧情的独特点。杨老师演示了《警察荣誉》的片段,并与听众来讨论如何找到贴合剧情又能表现角色感触的表达方式,探索独有的视听表达语言。他接着演示了《鸣龙少年》的案例,分享在情节平淡时,音乐应当如何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隐形牵引线,强化叙事张力。
在合作过程中,应与片方积极沟通,勇于尝试新思路。用《与凤行》案例指出OST音乐创作需具备高度提炼剧情精髓的能力,并维持一个丰富的曲目库作为支撑。而在激烈的比稿竞争中,他提醒创作者要警惕自视甚高,指出市场上往往不缺类似的作品。不断积累,创作达到一定量级,捕获听众及片方的心,实现创意与市场的双赢。
在互动环节中,杨秉音老师与现场听众就其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交流。杨老师指出音乐创作中对白与音效平衡的重要性。提出了“要关注情感,关注细节,关注视角。”整个环节大家展现了对音乐创作的热情和对作品背后故事的好奇。
交流会现场
卢楠老师和孙艾藜老师莅临讲座现场,与听众一同聆听并深入交流。
我一直是张渠老师的粉丝,一直在关注和学习张渠老师的不同作品,今天有幸能听到他对于大型剧目制作流程的讲座,非常激动。我学到了很多业内从业人士才能获得的多年做项目和创作的经验,张老师讲到的音乐对于大型剧目的重要性,作为音乐创作者,在项目前期就需要定下歌曲的基调,在项目中期给导演小样,而舞台的排练动作设计包括各种细节都与音乐息息相关,整个项目过程中都需要与导演保持流畅的沟通,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之谈。——某传媒大学电子音乐制作学生
今天听了卢楠老师的讲座感悟很深。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录音质量与混音成果的直接关联。在一首歌的制作过程中从编曲录音阶段就需要有对自己想要的声音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控,而不是靠在混音阶段才去塑造声音的风格、质感和细节。非常感谢卢楠老师传授的经验,我之后会更加注重前期录音阶段的声音塑造。——某音频工程师
听了孙艾藜老师的分享,我了解了在音乐制作项目中,会碰到意想不到的状况。比方会有些自己考虑不到的地方,有的事情需要尽可能满足甲方要求。这种事情不一定发生在我的身上,但会给我多一些思考的角度。我觉得孙老师讲的孙子兵法的五点,我的收获还是蛮大的。我其实也是刚进这个行业的工作者,孙老师讲的这些是她总结过的方式方法,也给我了很多的启发,让我以后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某公司音乐运营策划者
非常感谢杨秉音老师的分享,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影视剧的人,也想进入影视配乐的行业。今天杨老师作为业内大佬分享了制作影视剧配乐的过程和思路,一方面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这些音乐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也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影视配乐初学者
上和弦交流大会的下一场讲座将于7月6日举行,届时将会由杨磊、瑞业两位老师为大家带来声音设计和歌词创作相关的两场精彩讲座。大家可以扫描下图中的上和弦小程序二维码进行预约,席位有限,预约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