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不灭的煤油灯
文/听雨轩主
时光变迁科技高速发展,现代的年轻人从来都没有煤油灯的概念,但在我们这些年过华甲的人的记忆的长河中,五十年前农村的煤油灯,宛如一颗昏黄而又明亮的星,照亮了那段质朴而艰辛的岁月。
那时,常见的煤油灯样式不少。有长杆开放式添油的,那长杆仿佛是岁月的延长线,连接着无尽的暗夜与微弱的光明,也阐释着高灯低亮的道理;还有用各种玻璃瓶自制的煤油灯,简陋却充满了村民的巧思。而制式的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在当时的农村,可是稀罕物件,没有几家能用得起。
夜幕降临,全家人围聚在那如黄豆的灯光下。昏黄的光晕里,有的忙着手中的针线活,在布片间穿梭,缝补着生活的琐碎;有的沉浸于书本的世界,那专注的神情,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动人。尽管灯光微弱得似乎随时都会被黑暗吞噬,但它却像磁石一般,将一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小时候,我性格怯懦,胆小如鼠,对黑暗怀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恐惧。每到夜晚,万籁俱寂之时,那盏昏黄的油灯便成了我唯一的慰藉。我总是忐忑不安地盯着它,心中默默祈祷着火焰不要熄灭。然而,在我渐渐陷入朦胧睡意的过程中,那原本就忽明忽暗的灯焰,竟好似有了生命一般,在我眼前肆意舞动。它时而闪烁几下,仿佛下一秒就要彻底消失;时而又突然蹿高,将四周的黑暗短暂驱散。光影交错之间,它在墙壁上投射出的形状也变幻莫测,远远望去,竟如张牙舞爪的鬼魅,又似择人而噬的怪物,带着无尽的恐怖气息,一点点向我逼近。这种如影随形的恐惧,如同阴霾一般,几乎笼罩了我整个童年时光,成为我心底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
可等到上了初中,我却喜欢上了为生产队看守粮库,显得胆壮如虎。那粮库是在一处全家人都故去没有人住的破败庄子里,庄子已经没有了大门,里边的三孔窑洞有两孔作为生产队的粮库,一孔成为了看库人睡觉的地方。白天不用看,晚上必须住在那里。传说这个庄子里闹鬼,队里的成年男性劳力轮流看库,大家都有点怯阵。少年的我常常自告奋勇去看库。队里的人还以为我是贪图挣那份高工分。只有我的母亲知道我是贪图独自享用那盏煤油灯,正是在那盏煤油灯下,我阅读了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创业史》《保卫延安》《封神演义》《随唐演义》和四大名著。还有许多当时的流行小说和诗歌散文。那盏煤油灯如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为我驱散了所有的妖魔鬼怪。除了粮库的那盏油灯,生产队的马灯,也是令我羡慕的存在。它有着更为坚固的外壳和明亮的灯光,在夜晚的集体劳作或重要活动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令人安心的光辉。更是我彻夜阅读的好伙伴。
后来上高中,村里通了电,本以为告别了煤油灯的时代。可那时的电力供应极不稳定,时常断电。上晚自习时,汽灯便派上了用场。汽灯点亮的瞬间,整个教室都被明亮的白光笼罩,那是一种与煤油灯截然不同的明亮。然而,在心底深处,那小小的煤油灯却始终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它的光亮虽小,却承载着生活的希望。在艰难的岁月里,它是人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勇气源泉;是在困苦中坚守梦想的精神寄托。它见证了无数个平凡而又珍贵的瞬间,那些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身影,那些在微弱光线下憧憬未来的眼神,都被深深地烙印在时光的画卷上。
如今,岁月早已变迁,煤油灯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蕴含的温暖与希望,却永远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成为心中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我们回首往昔的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光明与幸福。
审核:蝈蝈鸟
制作:宇凡
作者简介
桃李成蹊总裁
文企融合创辉煌,桃李天下著华章!